成语拼音:sǐ shēng huó qì
成语解释:阴阳怪气的声音。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6回:“鹊噪檐前不肯休,死声活气没来由。”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死聲活氣
英文翻译:dull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活:1.生存;有生命(跟“死”相对):活人。活到老,学到老。鱼在水里才能活。2.在活的状态下:活捉。3.维持生命;救活:养家活口。活人一命。4.活动;灵活:活水。活结。活页。活塞。5.生动活泼;不死板:活气。活跃。这一段描写得很活。6.真正;简直:活现。这孩子说话活像个大人。7.工作(一般指体力劳动的,属于工农业生产或修理服务性质的):细活。重活。庄稼活。干活儿。8.产品;制成品:出活儿。箱子上配着铜活。这一批活儿做得很好。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死声活气”这个词,乍一听有点抽象,到底该怎么用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办公室里的小王,每天机械地完成工作,汇报时语气平淡得像念稿子,同事开玩笑说:“你这说话死声活气的,能不能带点热情?”小王挠挠头:“我也想啊,但每天加班到半夜,实在没力气折腾了。”你看,这里的“死声活气”不仅形容声音单调,更暗示了人被压力消磨后的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这词只能用来描述声音吗?”其实不然。比如社区里新开的奶茶店,装修得花里胡哨,但服务员总是冷着脸递饮料,顾客在点评里写道:“奶茶味道还行,就是整个店死声活气的,连背景音乐都像在放哀乐。”这里的环境氛围也被贴上了“死声活气”的标签,说明这个词能延伸到缺乏生机的整体状态。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背后藏着现代人的普遍困境。地铁早高峰里,满车厢的人低头刷手机,仿佛被按了静音键——这种集体性的“死声活气”是不是像极了被生活驯化的我们?但换个角度想,上周公园里大爷们下棋时突然为一步棋吵得面红耳赤,反倒让人觉得生机勃勃。可见“死声活气”的反面,往往需要点争执、意外甚至混乱来打破。
个人觉得,与其苛责“死声活气”的状态,不如思考它的成因。就像家里用了十年的旧空调,运作时发出规律的嗡鸣声,这种“死声活气”反而让人安心。关键是要区分“机械性的稳定”和“丧失生命力的麻木”。前者可能是生活的常态,后者才真正需要警惕。试着在重复中寻找新意,比如每天换条路线散步,或许就能给平淡的日子注入活力。
下次遇到“死声活气”的场景,不妨做个实验:在沉闷的会议中突然讲个冷知识,或是给阳台的绿植换个摆放位置。你会发现,打破固定模式的瞬间,就像往静水里丢了颗石子,涟漪荡开时,那种鲜活的气息就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