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ǐ yào miàn zǐ huó shòu zuì
成语解释:指因爱面子而遭受痛苦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阿巧姐却是有点如俗语说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硬记三家出张,颇以为苦。”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繁体字形:死要靣子活受辠
英文翻译:To die with face and live with suffering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要:[yào]1.重要:主要。紧要。险要。要事。要道。2.重要的内容:纲要。摘要。提要。择要记录。3.希望得到;希望保持:他要一台电脑。这本书我还要呢!4.因为希望得到或收回而有所表示;索取:要账。小弟弟跟姐姐要钢笔用。5.请求:她要我替她写信。6.助动词。表示做某件事的意志:他要学游泳。7.助动词。须要;应该:路很滑,大家要小心!。早点儿睡吧,明天还要起早呢!8.需要:我做件上衣要多少布?。由北京到天津坐汽车要两个小时。9.助动词。将要:我们要出国旅游了。要下雨了。10.助动词。表示估计,用于比较:夏天屋子里太热,树荫底下要凉快得多。11.如果:明天要下雨,我就不去了。12.要么:要就去打球,要就去溜冰,别再犹豫了。[yāo]1.求:要求。2.强迫;威胁:要挟。3.同“邀”。4.又同“腰”。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活:1.生存;有生命(跟“死”相对):活人。活到老,学到老。鱼在水里才能活。2.在活的状态下:活捉。3.维持生命;救活:养家活口。活人一命。4.活动;灵活:活水。活结。活页。活塞。5.生动活泼;不死板:活气。活跃。这一段描写得很活。6.真正;简直:活现。这孩子说话活像个大人。7.工作(一般指体力劳动的,属于工农业生产或修理服务性质的):细活。重活。庄稼活。干活儿。8.产品;制成品:出活儿。箱子上配着铜活。这一批活儿做得很好。
受:1.接受:受贿。受教育。受到帮助。2.遭受:受灾。受批评。受委屈。3.忍受;禁受:受不了。受得住。4.适合:受吃(吃着有味)。受看(看着舒服)。受听(听着入耳)。
罪:1.犯法的行为:罪大恶极。立功赎罪。2.过失:不应归罪于人。3.依法给予的刑罚;惩处:判罪。待罪。4.苦难;痛苦:受罪。
“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为了维护面子而让自己受苦”,听起来有点矛盾,但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可不少。比如有人明明手头紧张,朋友聚餐时却抢着买单,结果下半个月只能啃泡面。这时候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宁愿吃亏也要保全面子?其实背后藏着一种“社会认同焦虑”——我们害怕被他人否定,所以用表面的光鲜来掩盖真实的困境。
举个职场中的例子:小李为了显得能力强,接下远超自己能力范围的项目,最后熬夜加班还搞砸了任务。同事问他为什么不请求支援,他支支吾吾说“怕被看轻”。你看,这种“硬撑”反而暴露了更多问题。这种情况下,“面子”像一块沉重的面具,戴久了甚至会让人忘记自己真正的需求。
有人可能会疑惑:难道面子完全不重要吗?当然不是。适度的面子维护能帮助建立社会关系,比如商务场合的得体穿着、待人接物的礼貌举止。但关键在于区分“必要的体面”和“过度的虚荣”。就像穿衣服,合身最重要——太紧会勒得喘不过气,太松又显得邋遢。
我曾在超市见过很有意思的一幕:大爷大妈为了争抢特价鸡蛋差点动手,但当周围人多时又立刻恢复客气模样。这种瞬间切换的状态恰恰说明,我们其实有能力在面子和实际利益间找到平衡点。问题的核心或许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暂时示弱”也是种智慧。就像弹簧,适当地收缩才能更好地弹起。
换个角度看,过度要面子的行为有时源于对自我价值的不确定。就像手机壳再漂亮,真正决定手机价值的还是内在性能。与其花精力粉饰外壳,不如投资在提升内在能力上。当一个人真正建立起稳固的自我认同,外界的眼光自然会从“评判标准”变成“参考意见”。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不妨试试“三秒法则”:在做决定前先停顿三秒,问问自己“这个选择是为了看起来好,还是真的对我好?”这个简单的动作,就像给冲动按了个暂停键,往往能帮我们跳出面子陷阱,做出更清醒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