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ǐ lǐ qiú shēng
成语解释:同“死中求生”。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合我师傅父女两人,费了无限精神,成全得我转祸为福,死里求生,重归故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在很危险的境地中求生
繁体字形:死裏裘生
英文翻译:struggle in a desperate or hopeless situation for survival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求:1.请求:求救。求教。求您帮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进。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寻求:求学问。实事求是。刻舟求剑。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关系。供过于求。5.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死里求生”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像电影里的惊险桥段?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它的影子。比如有人遭遇车祸却奇迹生还,或是创业者资金链断裂后绝地翻盘,这些经历都算得上“死里求生”。我们常说“绝处逢生”,但死里求生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往往伴随着更强烈的危机感和孤注一掷的勇气。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张的火锅店在疫情最严重时,日流水只剩200块。眼看要关门大吉,他连夜开发出“火锅食材盲盒”,通过直播把库存变成了爆款。这算不算死里求生?关键不在于结果是否完美,而在于面对绝境时能否打破常规思维——就像被困山洞的人用镜片折射阳光发出求救信号,这种突破常规的创造力,正是成语的精髓。
有人问:为什么死里求生能激发人的潜力?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人处于生死攸关的境地时,大脑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这种“生存激素”不仅能提升反应速度,还会暂时屏蔽疼痛和恐惧。就像登山者坠崖时抓住岩缝的本能,或是母亲为救孩子抬起汽车的爆发力,这种潜能平时就像上了锁的保险箱,只有极端危机才能打开。
不过要注意,死里求生不是鼓励大家主动涉险。我见过不少年轻人把极限运动当日常,这就像把救生圈当游泳圈用。真正的智慧在于:日常培养危机意识,定期给自己做“压力测试”。比如每月尝试完成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小目标,这种刻意练习能在真正危机来临时,让你多一份从容。
最后分享个观察:那些经历过死里逃生的人,往往会有两个极端变化。要么变得谨小慎微,像惊弓之鸟;要么活得更加通透,把每一天当作馈赠。这让我想起海难幸存者的访谈录里那句话:“当你看过深渊的颜色,才会明白阳光的温度。”或许这就是成语背后的深层启示——危机不是终点,而是重新校准生命坐标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