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ú shēng hài rén
成语解释:谓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繁体字形:裘生害仁
英文翻译:To live and harm
求:1.请求:求救。求教。求您帮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进。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寻求:求学问。实事求是。刻舟求剑。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关系。供过于求。5.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害:1.祸害;害处(跟“利、益”相对):灾害。虫害。为民除害。吸烟对身体有害。2.有害的(跟“益”相对):害虫。害鸟。3.使受损害:害人不浅。你把地址搞错了,害得我白跑了一趟。4.杀害:在数日前被害。5.发生(疾病):害眼。害了一场大病。6.又同“曷”hé。
仁:1.仁爱:仁心。仁政。仁至义尽。2.敬辞,用于对对方的尊称:仁兄。仁弟。仁伯。3.姓。4.果核或果壳最里头较柔软的部分,大多可以吃:杏仁儿。核桃仁儿。花生仁儿。虾仁儿。
“求生害仁”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或利益,做了违背道义、伤害仁义的事。比如有人为了逃避责任,把错误全推给同事,自己“安全上岸”——这种行为算不算“求生害仁”?
举个例子:老张是公司财务,发现领导挪用公款。领导威胁他:“敢说出去,你工作就没了。”老张害怕失业后房贷还不上,选择假装没看见。这里的老张,是不是在用“求生”的借口,伤害了做人应有的正直?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保命有错吗?关键要看“害仁”的程度。比如地震时有人抢跑导致他人受伤,这就过分了;但如果是紧急情况下不得已的取舍,比如灾民为活命暂时拿别人食物,社会通常会更宽容。这说明“求生”和“害仁”之间需要具体判断。
我观察到现代职场里,这种选择常以更隐蔽的形式出现。比如同事甩锅时,你是当面揭穿影响团队关系,还是保持沉默?我的看法是:短期保平安可能容易,但长期损害的是自己的信誉。就像电视剧《平凡的荣耀》里,白敬亭饰演的角色坚持揭发造假,虽然短期内被排挤,最终却赢得了尊重。
再举个历史案例: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选择“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用生命守护气节的行为,正是“求生害仁”的反面教材。这让我们思考:有些底线是否值得用生命捍卫?不同时代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答案,但正是这些选择定义了“人”的价值。
遇到类似困境时,或许可以试着问自己:这个决定十年后回头看,会不会后悔?伤害他人是否不可避免?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就像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程勇,最终在求生与救人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生活中的选择往往不是非黑即白,但保持清醒的判断力,才能让我们少些“害仁”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