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ū fāng yì yù
成语解释:殊方:远方。异域:异邦、外国,指远方或国外。
成语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傗国》:“风教遐被,德泽远治,殊方异域,慕化称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殊方異域
英文翻译:Different places
殊:1.不同:殊途同归。2.副词。很;极:殊佳。殊堪告慰。3.突出;特别:殊勋。4.死。“殊死”二字常连用:殊死战。
方:1.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2.正直:品行方正。3.方向;方面:东方。双方。4.办法:千方百计。领导有方。5.地点;地区:前方。方言。6.治病的药单:药方。处方。7.工程上指土、石等堆积一立方米:土方。8.数学上指自乘的积:乘方。9.副词。正在;方才:方兴未艾。如梦方醒。年方十六。10.表示响度级的单位。将声音与一个1,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旧写作㕫。11.⑪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一方砚台。两方图章。
异:1.有分别;不相同:异口同声。大同小异。日新月异。求同存异。2.奇异;特别:异香。异闻。3.惊奇;奇怪:惊异。深以为异。4.另外的;别的:异日。异地。5.分开:离异。异爨(亲属分家)。6.姓。
域:1.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疆域:区域。异域。域外。绝域。2.泛指某种范围:境域。音域。
说到“殊方异域”,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词离日常生活很远。举个例子,小李在介绍自己的留学经历时说:“刚到北欧时,看着极光下的冰屋和驯鹿雪橇,真有种身处殊方异域的恍惚感。”这里用“殊方异域”既点明了地理距离,又暗示了文化差异带来的新鲜体验。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只能用来描述地理差异吗?其实不然。比如纪录片旁白里出现过这样的句子:“亚马逊雨林中,土著部落用树皮制作防水衣物的技艺,让现代科学家感叹殊方异域的智慧。”这里强调的是不同文明体系下产生的独特生存智慧,超越了单纯的地理概念。
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笔者发现,这个词往往带有“既陌生又值得探索”的双重意味。比如旅游博主写道:“站在吴哥窟的废墟前,那些斑驳的浮雕仿佛在诉说殊方异域的历史沧桑。”这样的用法既保持了对异域文明的尊重,又传递出主动理解的态度,比单纯说“外国文化”更有画面感。
现代社会中这个词还有现实意义吗?我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反而更显珍贵。当短视频平台上充斥着各国风情时,“殊方异域”提醒我们:真正的文化差异不是靠滤镜能呈现的。就像网友评论的:“看再多极光直播,也不如亲身站在零下30度的苔原上,感受那种殊方异域的凛冽之美。”这种切身体验带来的认知更新,正是这个词的当代价值。
最后不妨思考:当我们说某个地方是“殊方异域”时,是否也在无意中划定了某种界限?个人认为这个词更像面镜子——既照见世界的多样性,也映出观察者自身的认知边界。就像老华侨感慨:“四十年前觉得唐人街是殊方异域,现在倒成了思乡游子的精神港湾。”这种认知的流动性,或许正是语言最迷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