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n wéi bāng běn
成语解释: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统治者
繁体字形:民為邦本
英文翻译:The people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untry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邦:1.国:邦交。友邦。邻邦。2.姓。
本:1.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草的茎,树的干:草本植物。4.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体。5.原来:本来。本领。6.自己这方面的: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民为邦本”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早味,但说白了就是“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基”。比如古代官员下乡劝农时总爱说:“春耕不等人,大伙儿抓紧种粮才能仓廪实啊!”这话背后就是典型的民为邦本思维——粮食丰收了百姓才安稳,国家机器才能正常运转。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强调这个吗?看看疫情期间的全民疫苗接种就明白了。政府优先保障老人和基础病患者接种,正是把最脆弱群体的安危放在首位,这种“精准兜底”的操作,本质上就是民为邦本理念的现代升级版。
企业界也有类似智慧。某连锁超市老板发现周边社区老人多,特意在货架底层摆放粮油米面,还开通免费送货热线。这个细节看似简单,实则暗合“以顾客需求为本”的商业逻辑,和治国理政的民本思想异曲同工。
我个人观察发现,民为邦本在基层治理中最见真章。去年小区改造电动车充电桩,居委会没有直接拍板,而是组织了三轮居民议事会。有位大妈提出“充电口要有防雨盖”的建议被采纳后,现在下雨天再也没出现过短路问题。这种让群众参与决策的过程,比单纯喊口号实在得多。
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或许能给我们新启发。通过大数据捕捉市民投诉高频问题,用算法优化公交线路,这些科技手段如果运用得当,本质上都是在用更高效的方式践行“以民为本”的古老智慧。就像给千年老树嫁接新枝,既保留根本,又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