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ì guàn sān jūn
成语解释:三军:军队的总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高彪传》:“吕尚七十,气冠三军,诗人作歌,如鹰如鴠。”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形容人的英勇
繁体字形:气冠三军
英文翻译:The third army of Qiguan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冠:[guān]1.帽子:皇冠。桂冠。衣冠整齐。怒发冲冠。2.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鸡冠。树冠。[guàn]1.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岁)。2.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县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军。名冠全球。4.指冠军:夺冠。三连冠(连续三次获得冠军)。5.姓。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军:1.军队:我军。陆军。解放军。参军。裁军。生产大军。劳动后备军。2.军队的编制单位,下辖若干师:第一军。敌人的兵力估计有两个军。3.(Jūn)姓。
“气冠三军”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气势盖过三军”,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气场强大、魄力非凡。比如在团队会议上,当所有人犹豫不决时,小李突然站起来说:“这个方案我来负责推进,出了问题算我的!”——这种果断的态度和担当,就能用“气冠三军”来形容。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气势是不是只适合领导?”其实不然。比如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王阿姨每天凌晨五点组织物资分发,面对居民质疑时依然冷静协调。她没有职位头衔,但行动中透出的责任感,同样称得上“气冠三军”。这说明,气势的本质是内心的坚定,而非外在身份。
再举个历史场景的例子。史书记载,汉代名将霍去病率军深入漠北时,面对粮草断绝的困境,他当众饮下浑浊的河水,高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种用行动鼓舞士气的做法,完美诠释了“气冠三军”的内涵——关键时刻用自身能量带动整个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气势过盛也可能带来问题。就像《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单刀赴会的英勇固然令人敬佩,但过度自信导致的败走麦城也值得反思。因此我认为,“气冠三军”的真正价值,在于将气势与智慧相结合。现代职场中,既能雷厉风行推进项目,又能倾听团队意见调整策略的人,才是把这种品质运用到了实处。
最后分享一个观察:生活中“气冠三军”的表现形式正在发生变化。过去可能是嗓门大、动作张扬,现在更多体现在沉着的决策力和抗压能力上。比如创业者在公司濒临破产时,依然能条理清晰地分析数据、稳定团队情绪,这种静水流深的力量,或许正是当代版本的“气冠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