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ào shǎng sān jūn
成语解释:犒:以财物或食物慰劳、鼓励。三军:春秋时称中军、左军、右宫为三军;后统称军队。现指陆、海、空三军。指奖赏、慰劳军队将士。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9回:“再命户部颁发粮草彩缎,工部发出御酒三百坛,着礼部加封,差出内臣田思忠,解往潭州岳爷军前,犒赏三军。”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奖赏将士
繁体字形:犒賞三軍
英文翻译:send refreshments
犒:用酒食或财物慰劳、奖励:犒劳。犒赏。
赏:1.赏赐;奖赏:赏罚分明。2.赏赐或奖赏的东西:领赏。3.敬辞。用于请对方接受邀请或要求:赏光。赏脸。4.欣赏;观赏:鉴赏。雅俗共赏。5.对对方的才能或作品深感满意:赞赏。赏识。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军:1.军队:我军。陆军。解放军。参军。裁军。生产大军。劳动后备军。2.军队的编制单位,下辖若干师:第一军。敌人的兵力估计有两个军。3.(Jūn)姓。
“犒赏三军”这个成语,最早源自古代军队得胜后,君主用酒肉财物慰劳将士的场景。比如《三国演义》里,曹操攻下荆州后大摆宴席,分赏金银,士兵们士气高涨,这就是典型的“犒赏三军”。不过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要费这么大劲搞犒劳?其实核心就四个字——凝聚人心。
举个现代的例子吧。假设一个创业团队连续加班三个月,终于完成项目上线。老板突然宣布全员发奖金、组织团建,还当众表扬每个人的贡献。这时候团队就像被打了强心针,哪怕之前累到想辞职的人,可能也会觉得“再拼一把也值”。你看,这和古代犒赏三军的底层逻辑是不是很像?
有人可能会问:犒赏必须得花大钱吗?其实不然。战国时期,吴起带兵时和士兵同吃同住,士兵生疮他亲自吸脓血。这种精神层面的“犒赏”,反而让士兵愿意为他拼命。这说明犒赏的关键不在于物质多少,而是要让被认可的人感受到“我的付出被看见了”。
个人认为,现代职场尤其需要这种智慧。比如某科技公司推行“即时认可制度”,员工完成一个小目标就能立刻获得积分奖励,这种高频、透明的反馈机制,本质上就是“碎片化犒赏三军”。比起年终一次性发奖金,反而更能持续激发积极性。
再看一个反例。明朝末年,边关将士常年拿不到军饷,朝廷却还在加收“辽饷”。结果士兵们饿着肚子打仗,最后纷纷倒戈。这告诉我们:犒赏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维系信任的基础。就像现在有些公司总画饼不谈钱,人才流失也就不奇怪了。
说到底,“犒赏三军”的智慧在于把握人性需求。无论是古代战场还是现代办公室,当人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被重视,群体的战斗力才会真正爆发。就像农民浇水要浇在根上,激励人心也要找准那个“值得被看见”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