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ì ruò shēng sī
成语解释:弱:微弱;嘶:声音沙哑。气息微弱,声音沙哑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宝玉生来未经过这样苦楚,起先觉得打的疼不过,还乱嚷乱哭,后来渐渐气弱声嘶,哽咽不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
繁体字形:氣弱聲嘶
英文翻译:Weak Qi and hoarseness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弱:1.气力小;势力差(跟“强”相对):软弱。衰弱。他年纪虽老,干活并不弱。2.年幼:老弱。3.差;不如:他的本领不弱于那些人。4.丧失(指人死):又弱一个。5.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少于此数(跟“强”相对):三分之二弱。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嘶:1.马叫:人喊马嘶。2.声音沙哑:声嘶力竭。3.鸟虫叫:雁嘶。蝉嘶。
“气弱声嘶”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气息虚弱、声音沙哑,常用来形容人因过度消耗体力或情绪激动而显得疲惫不堪的状态。举个例子:一位老师带病坚持上课,讲到后半节课时,她的声音已经气弱声嘶,但依然用手势和眼神努力传递知识,学生们安静地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引发共鸣? 因为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身体状态,更暗含了“坚持”的力量。比如运动员在马拉松最后一公里,明明双腿发颤、呼吸急促,却依然咬紧牙关冲过终点线——这种气弱声嘶却不肯放弃的场景,往往比一帆风顺的故事更打动人心。
生活中其实处处可见这样的例子。记得去年冬天,我在医院走廊见到一位老人气弱声嘶地向医生反复确认治疗方案,虽然说话断断续续,但每个问题都问得细致入微。这种状态下展现的执着,反而让旁观者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成语背后的现代启示是什么?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习惯用“高效”“完美”要求自己,却常忽略身体发出的疲惫信号。适度使用“气弱声嘶”的状态未尝不可,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在力竭前主动暂停——就像手机电量告急时需要充电,人也需要及时补充能量。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解读。网络主播连续直播六小时后声音沙哑,脱口秀演员在密集演出季里调侃自己“气弱声嘶但段子不能停”,这些场景既保留了成语的本意,又赋予它鲜活的当代色彩。
下次听到有人说话声音沙哑时,不妨递上一杯温水。毕竟,那些气弱声嘶却仍在发声的时刻,往往藏着最真实的生活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