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ì mǎn zhì jiāo
成语解释:见“气充志骄”。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他打了俺三个大郡,气满志骄,必然想着幽州。”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氣滿志驕
英文翻译:Full of ambition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满:1.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会场里人都满了。装得太满了。2.使满:满上这一杯吧!3.达到一定期限:假期已满。不满一年。4.全;整个:满身油泥。满屋子的烟。5.完全:满不在乎。满有资格。6.满足:满意。心满意足。7.骄傲:自满。满招损,谦受益。8.姓。9.满族:满人。
志: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志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7.记号:标志。
骄:1.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戒骄戒躁。胜不骄,败不馁。2.猛烈;炎热:骄阳。
“气满志骄”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生活中其实处处能找到影子。比如公司里有个同事刚升职,开会时突然打断别人的发言:“这个方案我十年前就会了,不用讨论了!”——明明大家只是在正常讨论工作,他却把自信变成了自负。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容易在顺境中“飘起来”?其实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当人长期处于舒适区,容易把阶段性成果误认为是“终极答案”,反而关闭了自我更新的通道。
再举个学生群体的例子。小王连续三次考试年级第一,开始觉得“刷题太低级”,上课偷偷看小说。等到第四次考试名次下滑,他红着脸说:“我就是没认真复习。”这种心态转变正是“气满志骄”的典型表现。这里藏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聪明人更容易掉进这个陷阱?观察发现,能力强者往往更依赖过往的成功经验,就像总用同一把钥匙开锁,当环境变化时就会卡壳。
历史故事里也有鲜活案例。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后沉迷享乐,把政务交给李林甫等奸臣,最终引发安史之乱。这提醒我们思考:成功能否成为堕落的开始?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任何系统在达到峰值后都会面临熵增,保持清醒的关键在于建立“反骄机制”,比如定期寻找批评者、设置更高挑战目标。
我常在创业沙龙听到这样的对话:“我们现在日均流水破百万,模式绝对没问题!”但市场变化比想象中快,去年还火爆的社区团购,今年就有平台接连倒闭。这让我想到: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气满志骄”的代价可能比任何时候都大。就像开车时只顾看后视镜,很容易错过前方的弯道。
有个现象值得玩味:越是顶尖的运动员,赛后采访越谨慎。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夺金后说:“我还有158个动作没学会。”这种“空杯心态”恰好是“气满志骄”的反面教材。它揭示了一个深层规律:真正的强者把成就看作过程而非终点,他们的自信来自持续成长的能力,而非某个具体成果。
现代职场中,有个防止骄傲的小技巧很实用:定期做“能力降维测试”。比如程序员可以尝试用记事本写代码,设计师用纸笔代替数位板,这种刻意制造的“不便利”能有效打破思维定式。毕竟,保持敬畏心的最好方式,就是主动走出已经驾轻就熟的领域。
春风得意时记得看看窗外的树——再高大的乔木也要把根扎进土里。那些能穿越周期的人和事,往往都懂得在高峰时修剪枝丫,在顺境中培育新芽。这或许就是应对“气满志骄”最智慧的解法:把每次成功都当作新的起跑线,而不是终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