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é
  • sh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ì jié shēng sī

成语解释:见“气竭声嘶”。

成语出处:《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气竭声澌,不知所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

繁体字形:氣竭聲澌

英文翻译:Full of energy

气竭声澌的意思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竭:1.尽:竭力。力竭声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干涸:枯竭。山崩川竭。3.姓。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澌:1.尽:澌灭(消灭干净)。2.拟声词。雨声:雨澌澌。

成语评论

气竭声澌”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气息耗尽、声音沙哑,通常用来形容人长时间高强度消耗体力或心力后的状态。举个真实的例子:一位老师连续上了四节课后,扶着讲台哑着嗓子说:“今天先讲到这里……”这时候她的状态,就是典型的“气竭声澌”。

可能有人会问:这和普通的“累到说不出话”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个成语更强调“透支后的临界感”——就像拧到极限的毛巾,最后一滴水正顺着边缘滑落。比如创业者连续熬夜三天修改方案,在会议室用沙哑的声音说“这是最终版”时,那种混合着疲惫与坚持的状态,用“气竭声澌”就比单纯说“很累”更有画面感。

我曾在医院见过更震撼的场景:急救医生经历八小时的手术后,瘫坐在走廊长椅上,对着赶来接班的同事摆摆手,喉咙里勉强挤出“顺利”两个字。这时候的沉默比语言更有力量,恰如成语描述的那种“能量耗尽却仍在坚持”的状态,反而透露出令人安心的专业精神。

现代人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当你的手机电量显示1%却还在导航回家时,那种既危险又倔强的状态,就是“气竭声澌”的数字版写照。不过要提醒的是,就像我们不会让手机长期处于低电量状态,人更要学会在“电量报警”前及时自我充电。

最后分享个有趣发现: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战场或劳作场景,如今反而在职场、教育、医疗等领域焕发新生。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总能找到适合当下语境的表达方式——重要的是我们始终保持对自身状态的觉察,毕竟“气竭声澌”可以是暂时的奋斗印记,却不该成为生活的常态。

"气竭声澌"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