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ǐ
  • jīng
  • dēng
  • l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jīng dēng lóng

成语解释:比喻遇事能明察是非的人。

成语出处:宋 范镇《东斋记事补遗》:“刘随待制为成都通判,严明通达,人谓之水晶灯笼。”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水晶燈籠

英文翻译:be able to penetrate deeply into all things

水晶灯笼的意思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晶:1.光亮:晶莹。亮晶晶。2.水晶:茶晶。墨晶。3.指晶体:结晶。

灯:1.照明或做其他用途的发光的器具:一盏灯。电灯。红绿灯。探照灯。太阳灯。2.燃烧液体或气体用来对别的东西加热的器具:酒精灯。本生灯。3.俗称收音机、电视机等的电子管:五灯收音机。4.(Dēng)姓。

笼:[lóng]1.笼子:竹笼。兔笼。鸡从笼里跑出来了。2.旧时囚禁犯人的刑具:囚笼。3.蒸笼:小笼包子。馒头刚上笼。4.把手放在袖筒里:笼着手。[lǒng]笼子(lǒng·zi):箱笼。

成语评论

水晶灯笼”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它其实用来形容对事物看得透彻、思路清晰的人。比如有人问:“为什么小王总能一眼看穿问题本质?”同事可能会回答:“他就像个水晶灯笼,心里明镜似的,啥都瞒不过他。”

那“水晶灯笼”和普通聪明有什么区别呢?举个例子:公司开会讨论新项目风险,老张不仅分析了数据,还预判了市场变化和团队执行力瓶颈。老板当场感叹:“老张真是水晶灯笼成精了!”这里不光夸他聪明,更强调他能穿透表象,看到隐藏的脉络。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大家都爱说“人间清醒”,其实和水晶灯笼异曲同工。就像邻居阿姨总能识破保健品推销套路,她常念叨:“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得举着灯笼照照真假。”这种生活智慧,不就是水晶灯笼的现代版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能力能后天培养吗?”观察过几位企业高管后发现,他们有个共同习惯:遇到问题先画关系图。就像把灯笼举高照全局,自然比盯着某个光斑看得明白。个人觉得,这种结构性思维训练,确实能让人越来越接近“水晶灯笼”的状态。

最后想到个历史典故。明朝清官海瑞审案时,总要把原告被告分别带进挂满灯笼的屋子问话。灯光映照下,说谎者总会露出破绽。这种物理照明叠加心理洞察的设计,堪称古代版“水晶灯笼”实操指南。放到今天,或许提醒我们:看清事物需要合适的光源角度,更需要主动调整观察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