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uǐ luò shí chū
成语解释: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水落石出
英文翻译:when the water subsides , the rocks emerge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落:[là]1.遗漏:这里落了两个字,应该添上。2.把东西放在一个地方,忘记拿走:我忙着出来,把书落在家里了。3.因为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大家都努力干,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lào]1.名词,曲艺名。北方对“莲花落”的俗称。又泛指各种曲艺杂耍。2.捞,赚:把东西开个花账儿,落他二三两银子。3.脱落,退去:落色。4.错失:落枕。5.倒,倒下:落炕。[luō]形容态度大方,见〖大大落落〗。[luò]1.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落泪。花瓣落了。2.下降:落潮。太阳落山了。飞机从天空中落下来。3.使下降:落幕。把帘子落下来。4.衰败;飘零:衰落。破落。没落。零落。沦落。5.遗留在后面:落选。落后。落伍。名落孙山。6.停留;留下:落脚。落户。不落痕迹。7.停留的地方:下落。着落。8.聚居的地方:村落。聚落。9.归属:政权落在人民手里了。这副重担落到我们肩上。10.姓。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水落石出”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呢?先来看一个例子吧:公司账目出了问题,张经理带着团队连续加班两周,终于查出数据误差的源头,他说:“这事儿就像水落石出一样,真相藏得再深也会显形。”这里用“水落石出”形容通过努力让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是不是比直接说“查清楚了”更有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这个成语?”其实关键在于它传递的“过程感”。比如小王在小区群里丢了钥匙,邻居们帮着调监控、问路人,三天后钥匙在花坛角落被找到。有人说:“你看,事情总要水落石出的。”这句话不仅说明结果,还暗示了大家共同努力的过程,这是简单说“找到了”无法替代的效果。
再想想生活中的场景。李阿姨发现阳台绿植总在半夜被碰倒,她架起夜视摄像头,结果拍到了流浪猫的“深夜剧场”。她把视频发到朋友圈配文:“终于水落石出,原来是小家伙在练跑酷!”这种略带幽默的用法,既交代了结果,又让整件事显得轻松有趣。
不过要注意,这个成语更适合用在需要强调“拨开迷雾”的情境里。比如科研团队花五年破解技术难题,可以说“实验数据反复验证后,原理终于水落石出”;但如果是马上就能解决的小事,比如找到忘在桌上的手机,用“水落石出”反而显得用力过猛。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自带“时间魔法”。就像小时候玩的藏宝游戏,埋得越深的线索,找到时越让人兴奋。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很多事情看似扑朔迷离,但真相往往像退潮后的礁石——只要愿意花时间观察、分析,再复杂的谜题也会露出本来面目。这种坚信问题终会解决的乐观态度,或许正是我们需要传递给下一代的思维方式。
下次遇到棘手的事情时,不妨试试这个思路:与其焦虑地原地打转,不如像退潮时的观察者那样,耐心等待水面下降。毕竟,石头就在那里,需要的只是让水流走的时间,和一双愿意仔细寻找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