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ú qīn gào yǒu
成语解释:请求亲友救济。
成语出处:李纳《姑母》:“姑母不爱求亲告友,不爱向人诉苦。”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指向亲友乞求帮助
繁体字形:裘親告友
英文翻译:ask for favours from relatives and friends
求:1.请求:求救。求教。求您帮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进。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寻求:求学问。实事求是。刻舟求剑。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关系。供过于求。5.姓。
亲:[qīn]1.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2.婚姻:亲事。3.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4.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5.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6.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7.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qìng]〔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告:1.把事情向人陈述、解说:告诉。告知。广告。报告。通告。忠告。2.向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告状。到法院去告他。3.为了某事而请求:告假。告贷。4.表明:告辞。自告奋勇。5.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的实现:告成。告罄。告一段落。事情已告结束。6.姓。
友:1.朋友:好友。战友。2.相好;亲近:友爱。友好。3.有友好关系的:友人。友邦。友军。4.姓。
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有些人选择硬扛,有些人则会"求亲告友"。这个成语形象描绘了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的场景,比如:"眼看房租要到期,他不得不求亲告友四处凑钱"。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更倾向于向熟人开口?答案或许藏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熟人社会形成的信任纽带,往往比陌生渠道更让人安心。
记得去年邻居张叔创业时,启动资金差了五万块。他挨个给老同学打电话,最后竟凑出了八万元。这个真实案例印证了"求亲告友"的现实价值:在关键时刻,人情网络能迸发超乎想象的能量。但新的疑问随之而来:这种求助方式是否永远有效?当王阿姨为给孩子凑留学费用求遍亲友时,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尴尬——有人开始刻意躲着她。
这里隐藏着个有趣现象:同样是"求亲告友",效果却因人而异。仔细观察会发现,经常帮助他人的人更容易获得援手。就像我表姐总说:"人情像存折,平时要多存少取。"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能顺利渡过难关,而另一些人却屡屡碰壁。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有了新延伸。比如某科技公司资金链断裂时,CEO在朋友圈发文:"这次真要求亲告友了,哪位投资人愿意雪中送炭?"将传统的人际求助拓展到商业领域。这带来新的思考:当"亲""友"的定义不断扩展,这个成语的适用范围是否也在悄然变化?
观察身边案例会发现,适度"求亲告友"其实是智慧的选择。就像去年暴雨导致仓库被淹的李老板,及时向供应商伙伴求助,不仅保住了货物,还加深了合作关系。但关键要把握分寸——既不能孤注一掷死要面子,也不能变成无底线的索取。毕竟,真正稳固的关系,永远建立在相互付出的平衡之上。
当我们在人生路上跋涉时,或许该记住:求助不是软弱,而是对人性温度的信任。就像那个为母亲筹集手术费的年轻人,当他放下顾虑开口求助时,收到的不仅是资金,还有意想不到的鼓励和支持。这种温暖,可能正是"求亲告友"这个成语历经千年仍具生命力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