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àn qià gǔ lì
成语解释:汗流浃背,两腿颤抖。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 陆游《跋韩立道所藏兰亭序》:“虽单于不觉自失,况余子有不汗洽股栗者?”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恐惧时
繁体字形:汗洽股栗
英文翻译:Chinese chestnut
汗:[hàn]人和高等动物从皮肤排泄出来的液体,是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hán]可汗(kèhán)的简称。
洽:1.和睦;相互协调一致:融洽。意见不洽。2.商量;接洽:洽借。洽妥。面洽。3.广博;周遍:博识洽闻。
股:1.大腿。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一般比科低):总务股。人事股。3.绳线等的组成部分:三股儿绳。把线捻成股儿。4.集合资金的一份或一笔财物平均分配的一份:股份。分股。按股均分,每股五百元。5.指股票:炒股。绩优股。垃圾股。6.a)用于成条的东西:一股线。一股泉水。上山有两股道。b)用于气体、气味、力气等:一股热气。一股香味。一股劲。c)用于成批的人(多含贬义):两股土匪。一股敌军。7.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
栗:1.栗子树,落叶乔木,叶子长圆形,花黄白色。果实为坚果,包在多刺的壳斗内,成熟时壳斗裂开而散出。果实可以吃。种类很多,通常指板栗。2.这种植物的果实。3.(Lì)姓。4.发抖;哆嗦:战栗。不寒而栗。
“汗洽股栗”这个成语你听说过吗?它形容人极度恐惧或紧张时浑身冒汗、双腿发抖的样子。举个例子:小明第一次站在全校师生面前演讲,手心冒汗、膝盖发软,这不就是活生生的“汗洽股栗”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瑟瑟发抖’有什么区别?”其实关键在“汗洽”二字。比如深夜独自看恐怖片,吓得蜷缩在沙发是“瑟瑟发抖”;而面试时衬衫被冷汗浸透、手指不停颤抖,才是“汗洽股栗”——既强调生理反应,又暗含面对重大压力时的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体验其实藏着积极信号。试想:新员工向CEO汇报方案时声音发颤,不正说明他在乎这次机会吗?就像我第一次直播带货,虽然紧张得后背全湿,但事后回看录像,反而发现了自己真诚的一面。
有没有办法化解这种状态?我常建议朋友试试“场景预演法”。比如求职者提前对着镜子练习问答,把可能引起“汗洽股栗”的问题反复打磨,就像消防演练那样,真到火场时肌肉记忆就会发挥作用。
有趣的是,现代人正在重新定义这种生理反应。有个程序员朋友告诉我,每次代码上线前的紧张感,就像游戏通关前的Boss战,虽然会“汗洽股栗”,但闯关成功后的成就感反而让人上瘾。这或许就是压力与成长并存的魅力吧。
下次当你感觉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时,不妨换个角度想想:这些反应正在调动你的全部潜能。就像运动员起跑前的瞬间,适度的“汗洽股栗”反而能爆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毕竟,真正可怕的从来不是紧张本身,而是对紧张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