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ū sù gǔ lì

成语解释: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成语出处: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夫至以行恶为荣,则洪水猛兽,足喻斯惨耶?君子念此,肤粟股栗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恐惧时

繁体字形:膚粟股栗

英文翻译:Fraxinus mollissima

肤粟股栗的意思

肤:1.皮肤:切肤之痛。体无完肤。2.表面的;浮浅:肤浅。肤泛。

粟:谷子。去壳后叫小米。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适应性强。是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

股:1.大腿。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一般比科低):总务股。人事股。3.绳线等的组成部分:三股儿绳。把线捻成股儿。4.集合资金的一份或一笔财物平均分配的一份:股份。分股。按股均分,每股五百元。5.指股票:炒股。绩优股。垃圾股。6.a)用于成条的东西:一股线。一股泉水。上山有两股道。b)用于气体、气味、力气等:一股热气。一股香味。一股劲。c)用于成批的人(多含贬义):两股土匪。一股敌军。7.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

栗:1.栗子树,落叶乔木,叶子长圆形,花黄白色。果实为坚果,包在多刺的壳斗内,成熟时壳斗裂开而散出。果实可以吃。种类很多,通常指板栗。2.这种植物的果实。3.(Lì)姓。4.发抖;哆嗦:战栗。不寒而栗。

成语评论

肤粟股栗”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风,但它描述的可是人人都有过的体验。比如朋友突然讲了个鬼故事,你后背一凉、汗毛竖起,胳膊上起满鸡皮疙瘩,膝盖不受控制地发抖——这不就是“肤粟股栗”的现场直播吗?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同时形容恐惧和寒冷?其实人体对这两种刺激的反应机制很相似。想象寒冬腊月站在风口,冷风像针扎似的刺进皮肤,身体会本能地收缩毛孔保存热量,同时肌肉颤抖产生热能。这种生理反应和遇到危险时的战栗,本质上都是生存本能的体现。

记得有次参加高空玻璃栈道挑战,明明知道安全措施完善,但踩上透明地板的那刻,小腿肌肉突然像装了小马达似的突突直跳,手心瞬间沁出冷汗。这种既非寒冷又非纯粹恐惧的复杂反应,用“肤粟股栗”来形容反而特别贴切——它捕捉到了那种混合着紧张、兴奋与不安的微妙状态。

在当代生活中,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比古人丰富得多。新手教师第一次站上讲台,看着台下几十双眼睛时的局促;职场新人向大老板汇报方案时,话筒在手里微微打滑的瞬间;甚至拆开高考成绩单前,手指不听使唤地颤抖...这些现代人特有的“战栗时刻”,都给这个古老成语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强调勇敢的文化环境里,这类表达脆弱感的成语反而越生动。就像黑暗中绽放的烟火,适度的紧张感其实能激发潜能。下次遇到让人“肤粟股栗”的场景,不妨把这四个字在舌尖转一圈,古老的智慧或许能帮你把忐忑转化为前进的燃料。

"肤粟股栗"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