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é liáng xié shǒu
成语解释:河梁:桥。指送别。
成语出处:汉·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送别
繁体字形:河樑攜手
英文翻译:He Liang hand in hand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河。河流。内河。运河。护城河。一条河。2.指银河系:河外星系。3.(Hé)特指黄河:河西。河套。4.姓。
梁:1.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房梁。2.桥:桥梁。3.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鼻梁。山梁。4.朝代名。1.南朝之一(502—557)。萧衍灭南齐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也称萧梁。为陈所灭。2.五代之一(907—923)。朱温灭唐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史称后梁。为后唐所灭。5.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改称梁。
携:1.携带:携酒。携杖。携眷。扶老携幼。2.拉着(手):携手。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河梁携手”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但它背后的故事其实挺有温度。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代李陵与苏武的典故,字面意思是“在河边的桥梁上互相搀扶”,实际用来形容在困境中彼此支持、共同进退的情谊。举个例子:公司遇到资金危机时,团队没有互相指责,反而像“河梁携手”一样,加班加点共同解决问题,最终让项目起死回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河梁携手”,而不用“同舟共济”呢?其实这两个成语的核心都是合作,但“河梁携手”更强调在特定环境下的相互扶持,比如面临分别或重大挑战时。比如毕业季的室友们相约“河梁携手各努力”,既有共同奋斗的决心,也暗含即将各奔东西的惜别感。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邻居张阿姨生病住院,整个单元的住户轮流帮她接送孩子、送饭熬汤,这何尝不是现代版的“河梁携手”?这种互助精神不仅解决了实际困难,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温暖信号。
这里有个有趣的对比:成语“雪中送炭”也讲帮助他人,但它更偏向单向援助,而“河梁携手”更像双向奔赴的合作。比如创业伙伴既共享资源又分担风险的关系,就更适合用后者来形容。这种互相借力的模式,在当今强调协作的社会里显得尤为重要。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互帮互助,暗示着双方处于同样的困境高度。就像登山时结组的队友,彼此的生命线是绑在一起的。现代社会虽然少了真实的“河梁”,但职场攻关、家庭危机、社区改造等场景中,依然处处可见这种精神在闪光。
下次遇到需要团队协作的情况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合作不是谁帮谁,而是把对方的力量变成自己的支撑点。就像桥梁两端的石墩,单独存在只是摆设,携手并肩才能让整座桥稳稳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