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àn
  • jiāng
  • huá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é hàn jiāng huái

成语解释:黄河、汉水、长江与淮河的合称。比喻胸怀宽广。

成语出处:明·黄叔初《端正好·寿李如真明府》套曲:“生就的准绳规矩,养成的河汉江淮。”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河汉江淮

英文翻译:He Han Jiang Huai

河汉江淮的意思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河。河流。内河。运河。护城河。一条河。2.指银河系:河外星系。3.(Hé)特指黄河:河西。河套。4.姓。

汉:1.汉水:江淮河汉。2.汉族:汉语。3.天河;银河:银汉。4.成年男人:老汉。好汉。5.朝代名。1.(前202—220)。刘邦灭秦后建立。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国号新(8—23)。自刘邦称汉王起,包括“新”,史称前汉或西汉。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建都洛阳,史称后汉或东汉。为曹魏所灭。西汉、东汉合称两汉。2.三国之一(221—263)。刘备建立。在今川、云、贵、渝及陕西南部。建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为曹魏所灭。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刘知远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史称后汉。为后周所灭。4.十国之一(917—971)。刘䶮(yǎn)建立。建都广州,国号大越,次年改“汉”,史称南汉。为北宋所灭。5.十国之一(951—979)。刘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国号汉,史称北汉。为北宋所灭。

江:1.大河:长江。珠江。黑龙江。2.(Jiāng)指长江:江汉。江淮。江南。江左。3.姓。

淮:1.淮河,水名,发源于河南,流经安徽,入江苏洪泽湖。2.姓。

成语评论

"河汉江淮"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看个例子。小张在毕业典礼上说:"老师们传授的知识如河汉江淮,滋养了我们求知若渴的心灵。"这里的比喻既保留了成语原意中"广阔浩大"的核心意象,又巧妙地与教育场景结合,是不是比直接说"知识渊博"更有画面感?

有读者可能要问:这个成语非用不可吗?其实关键在于表达需求。比如描述敦煌壁画展时,若说"展品数量像河汉江淮般浩瀚",既能体现展品丰富,又暗合河西走廊的地理特征。这种用法比单纯说"非常多"更能唤醒听众对丝路文明的联想。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就像调味料——用得好能提鲜,用过头就齁嗓子。曾见某美食博主写"辣椒的辣味如河汉江淮般汹涌",这就属于滥用。辣味强调刺激而非广阔,改用"火瀑银河"可能更贴切。可见成语运用要兼顾意象契合度,不能生搬硬套。

再看个成功案例:纪录片解说词"青藏铁路穿越的冻土层,其地质复杂程度堪比河汉江淮"。这里将地理概念与成语形成互文,既突显工程难度,又暗含"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这种用法兼顾专业性与文学性,比直白的"非常复杂"更有感染力。

有个有趣现象:新生代作家更倾向拆分使用这个成语。比如"故事线索如江淮分流,人物命运似河汉交织",既保留原成语的韵律美,又赋予叙事结构新的解读空间。这种创新用法或许能为传统成语注入现代活力,值得语言爱好者关注。

最后分享个实用技巧:使用生僻成语时,不妨在后面加个通俗比喻。就像说"这个创意像河汉江淮般宏大,好比用乐高积木搭出了整个城市天际线"。前句制造悬念,后句落地解释,既能展现词汇量,又确保听众理解无障碍,可谓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