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ō tāo xiōng yǒng
成语解释: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繁体字形:波濤洶湧
英文翻译:roaring waves
波:1.波浪:波纹。随波逐流。2.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波是振动形式的传播,介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前进。最常见的有机械波和电磁波。通常也可分为横波和纵波。3.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姓。
涛:大的波浪:波涛。惊涛骇浪。
汹:水向上翻腾:汹涌。
涌:[yǒng]1.水或云气冒出:泪如泉涌。风起云涌。2.从水或云气中冒出:雨过天晴,涌出一轮明月。脸上涌起了笑容。3.波峰呈半圆形,波长特别大、波速特别高的海浪。[chōng]河汊(多用于地名):河涌。虾涌(在广东)。
说到“波涛汹涌”这个成语,大伙儿是不是立马联想到狂风暴雨中的大海?哎对喽,这词儿字面意思就是形容水面又猛又急,但实际上它的用法可远不止自然景象这么简单。比如你看这例句:“眼看台风逼近,海面瞬间变得波涛汹涌,渔船纷纷返港避险。”你品,这画面感是不是扑面而来?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那这成语只能用来写实景吗?”嘿,您可问到点子上了!咱再举个职场例子:“公司突然宣布裁员,办公室里人心惶惶,整个氛围就像波涛汹涌的暗流。”瞧瞧,这里把看不见的情绪波动用具体的水势来比喻,是不是特别传神?
要说最让我拍案叫绝的用法,还得数用在人生哲理上。有回看人物传记里写着:“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大潮波涛汹涌,他却像弄潮儿般抓住了机遇。”这话说得带劲儿吧?既点明了时代的剧烈变化,又突出了个人的主动作为。
不过话说回来,为啥这个成语能跨越千年依然好用?依我看呐,关键在它能同时传递危机感和生命力。就像前阵子看新闻说某地抗洪抢险,记者用“波涛汹涌的洪水与昼夜奋战的官兵形成鲜明对比”来描述,既体现了自然灾害的凶猛,又烘托出人间大爱的温暖。
要说到个人见解,我特喜欢这个成语的弹性空间。它既能当形容词直白描写,又能作比喻引发联想,就跟瑞士军刀似的多功能。比如写小说时来句:“她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内心早已波涛汹涌。”这种反差写法,人物性格瞬间就立住了。
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用这成语时得注意语境适配度。就像吃火锅不能光放辣,得配着香油蒜泥才够味。比方说描写温馨场面要是用“波涛汹涌”,那可真是牛头不对马嘴了。所以说啊,好词儿也得用在刀刃上,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