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òng zhōng kěn qǐ
成语解释:观察敏锐,言论能掌握问题的关键处。
成语出处:《元史 韩性传》:“郡之良二千石,政事有所未达,辄往咨访,性从容开导,洞中肯綮,裨益者多。”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切中问题的症结
繁体字形:洞中肎綮
英文翻译:have a keen insight into matters
洞:[dòng]1.洞穴;窟窿。2.透彻;清楚:洞晓。洞若观火。3.数目“0”的另一种说法。[tóng]地名,洪洞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肯:1.附着在骨头上的肉:中肯。肯綮。2.表示同意:首肯。我劝说了半天,他才肯了。3.助动词。表示主观上乐意;表示接受要求:肯虚心接受意见。我请他来,他怎么也不肯来。
綮:[qìng]筋骨结合处。参见〔肯綮〕[qǐ]同“棨”。
哎呦,这成语“洞中肯綮”听着像武侠小说里的招式名对吧?其实它跟“抓住要害”差不多意思,说白了就是能一眼看穿问题的核心。举个例子,老张开会时总能把客户的需求分析得明明白白,同事都夸他“每次发言都能洞中肯綮”。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比说“抓到重点”更有文化味儿?
等等,这成语到底怎么用才不显刻意?咱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你闺蜜最近总抱怨工作压力大,但总说不清具体原因。这时候你突然来一句:“姐妹啊,你这压力源其实就俩字——不会拒绝!”她可能当场愣住,接着猛拍大腿:“可不就是嘛!”你看,这就是洞中肯綮的力量。
有人可能要问:“这和普通提建议有啥区别?”问得好!区别就像拿绣花针和狼牙棒,前者精准扎到穴位,后者虽然也有效但容易误伤。比如导师改论文时,不是说“结构有问题”,而是指出“第三段案例和理论衔接生硬”,这就叫专业级的洞中肯綮。
不过依我看啊,现在能真正做到这点的人可不多见。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伙儿都习惯快速下结论。上次看到个短视频博主点评时政,三句话就说到政策落地的难点,这种快准狠的洞察力,可不就是现代版的洞中肯綮嘛。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想练就这本事没啥捷径。无非是多观察、多思考,就像老中医把脉,摸得准才能开对药方。下次遇到复杂情况时,不妨先深吸口气,像剥洋葱似的层层拆解,保不齐你也能来个漂亮的洞中肯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