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ú nì wàng fǎn
成语解释:犹言流连忘反。
成语出处:《宋书·傅亮传》:“流溺忘反,而以身轻于物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吸引人的事物
繁体字形:流溺忘反
英文翻译:Indulgence and forgetfulness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溺:[nì]1.淹没:溺死。2.沉迷不悟;过分:沉溺。溺爱。[niào]同“尿(niào)”。
忘:忘记:喝水不忘掘井人。这件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反: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与“正”相对:反面。反作用。2.指反革命、反动派:肃反。3.反抗;反对:反法西斯。反封建。4.翻转:反复。反败为胜。5.推及:举一反三。6.回;还:反击。反问。7.副词。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8.古同“返”。
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流溺忘反"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小李沉迷短视频平台,原本只想刷十分钟放松,结果回过神来已是深夜——这正是成语描述"沉浸其中忘记返回"的典型场景。手机屏幕蓝光映在他疲惫的脸上时,连他自己都困惑:明明知道该停下,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住?
这种自我控制困境其实暗藏科学原理。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人们获得即时反馈时(比如点赞或新视频),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形成奖励循环。就像赌场老虎机的设计原理,随机性奖励机制让参与者欲罢不能。不过,这种现象并非完全负面,历史上许多伟大发明家正是凭着这种专注力突破常规思维。
有人质疑:现代人是否比古人更容易"流溺忘反"?答案可能出乎意料。宋代文人米芾痴迷奇石,曾对巨石行跪拜礼;唐代诗人贾岛为"推敲"二字冲撞韩愈仪仗。不同时代的诱惑形式虽有差异,但人类面对心仪事物的本能反应始终如一。关键差异在于,当代科技产品经过精密的行为设计,更容易触发这种原始本能。
个人认为,与其妖魔化科技产品,不如建立新的相处模式。就像品茶讲究"三泡":第一泡唤醒感官,第二泡品味真味,第三泡适可而止。培养"数字茶道"意识,将使用时间切割为有意识的段落。某位程序员朋友发明了"番茄工作法升级版":每完成25分钟专注工作,必须进行5分钟无屏幕活动(如浇花或拉伸),这种刻意设计的中断机制反而提升了工作效率。
当我们在讨论"流溺忘反"时,本质上是在探索自由意志的边界。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认识你自己"箴言,在数字时代有了新的诠释维度。下一次手指即将滑动屏幕时,不妨暂停半秒,这个微小间隙可能就是理性回归的契机。毕竟,真正重要的不是完全戒断,而是学会在湍急的信息流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