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ng jiǔ huò ròu
成语解释:见“浆酒霍肉”。
成语出处:《宋书·周朗传》:“涂金披绣,浆酒藿肉者,故不可称纪。”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形容饮食奢侈
繁体字形:漿酒藿肉
英文翻译:Starched cablin
浆:[jiāng]1.较浓的液体:豆浆。泥浆。纸浆。粉浆。2.用粉浆或米汤浸纱、布或衣服使干后发硬发挺:浆洗。衬衫领子要浆一下。[jiàng]同“糨”(jiàng)。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藿:豆类作物的叶子。
肉:1.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儿西瓜。4.性子慢,动作迟缓:肉脾气。那个人太肉,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
“浆酒藿肉”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出自《汉书》,原意是用薄酒和粗劣的肉食待客,形容生活简朴或待客不够周到。比如有人请朋友吃饭,桌上只有清茶淡饭,客人可能会开玩笑说:“你这可是‘浆酒藿肉’级别的招待啊!”虽然是调侃,但也能看出成语背后对物质条件的一种宽容态度。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成语还有意义吗?举个例子,假设你组织一场社区活动,预算有限只能提供简单茶点,但大家依然聊得热火朝天。这时候,“浆酒藿肉”反而成了凝聚人心的粘合剂——物质虽简,心意却真。你看,成语的核心不在于东西好坏,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互动。
再比如职场中的场景。新人小王第一次负责年会,因为经验不足订的餐标偏低。领导却说:“浆酒藿肉没关系,重点是把流程安排好。”这句话既点出了问题,又给了改进空间。这说明成语在现代语境中,更多被用来表达“优先关注本质而非形式”的智慧。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当下“反内卷”的潮流。现在很多人开始追求“少而精”的生活,就像用简单的浆酒藿肉款待自己,反而能腾出精力做更重要的事。比如周末放弃昂贵餐厅,在家煮碗面看场电影,何尝不是一种更自在的选择?
其实成语就像一面镜子,不同时代能照出不同画面。与其纠结“浆酒藿肉”的字面意思,不如思考它传递的价值观: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下次遇到类似场景时,或许你会心一笑:“这不就是生活最生动的注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