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成语解释:蜃:蛤蜊。古代传说蜃能吐气成楼台的形状。实际上是大气由于光线折射把远外的楼台等城市景物显现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幻景多出现在夏天的海边或沙漠地带。现比喻虚无缥缈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海市蜃樓
英文翻译:mirage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市:1.做买卖的地方:开市。上市。2.城市:市区。市容。3.行政区划单位。在中国有中央直辖市、省(或自治区)辖市等。4.属于市制的(度量衡单位):市尺。5.买:市贱鬻贵。
蜃:大蛤蜊。
楼:1.楼房:大楼。教学楼。高楼大厦。一座楼。2.楼房的一层:一楼(平地的一层)。一口气爬上十楼。3.(楼儿)房屋或其他建筑物上加盖的一层房子:城楼。箭楼。钟楼。4.用于某些店铺的名称:茶楼。酒楼。银楼。5.姓。
你有没有想过,“海市蜃楼”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比如有人对你说“别总想着天上掉馅饼,那都是海市蜃楼”,他想表达什么?其实这句话在提醒对方:那些看似美好的东西可能转瞬即逝,就像沙漠中看似真实却触不到的幻景。
为什么人们总用海市蜃楼作比喻?这得从它的物理现象说起。当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会把远处的景物折射到眼前。这就像去年老张听信“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结果钱没见着,对方却人间蒸发——他追逐的不过是精心设计的财务幻影。
有人问:现实中的海市蜃楼和成语里的用法有关系吗?当然有!2020年青岛海面出现的“漂浮城市”奇观,让游客误以为发现了新大陆。这和年轻人沉迷短视频里的“精致生活”异曲同工——屏幕里的光鲜往往过滤掉了真实生活的琐碎与汗水。
怎么区分理想和幻觉?我常跟学生说:海市蜃楼式的目标就像追彩虹,跑得再快也抓不住;真正的理想应该像种树,每天浇水总能看见成长。去年隔壁小王辞职搞直播,三个月没起色就放弃,这就是典型错把冲动当决心的案例。
有个有趣现象:越是干旱的沙漠,越容易出现海市蜃楼。这让我想到现代社会的信息过载——当我们内心越焦虑,越容易被各种“速成秘籍”“财富密码”吸引。就像我表弟整天研究炒股技巧,却不愿花时间读上市公司财报,最后账户余额和那些沙漠幻影一样渐渐消散。
下次听到有人说“别相信海市蜃楼”,不妨多问句:你说的具体指哪些方面?上周同事拒绝跳槽机会时说:“新公司给的职位就像海市蜃楼,光看头衔不看清责任范围会吃亏。”这种具象化的使用,比抽象说教更有说服力。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我们用手机滤镜美化生活片段时,算不算在制造数字版的海市蜃楼?这个古老成语在智能时代正衍生出新的解读维度,等待大家去探索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