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ǎi shuǐ qún fēi
成语解释:比喻国家不安宁。
成语出处:汉·扬雄《太玄经·剧》:“海水群飞,终不可语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国家局势
繁体字形:海水羣飛
英文翻译:the whole country was in a state of upheaval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群:1.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群。鸡群。建筑群。成群结队。2.众多的人:超群。群言堂。群策群力。3.成群的:群峰。群居。群集。4.用于成群的人或东西:一群孩子。一群马。5.姓。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说起“海水群飞”这个成语,许多人可能感到陌生。它原本形容海浪翻腾、波涛汹涌的景象,后来引申为局势动荡或人心不安的状态。比如:“台风过境时,海面如同煮沸的大锅,真有几分‘海水群飞’的气势。”这样的画面感,瞬间让人联想到自然力量的不可控。
这个成语现在还能用吗?当然可以!虽然它不如“惊涛骇浪”常用,但在描写气候异变或社会剧变时格外贴切。比如描述经济危机:“金融市场仿佛遭遇海水群飞,各类资产价格剧烈波动。”这里既保留了原意中的动荡感,又赋予了现代语境下的新解读。
有个有趣的观察:古人用“群飞”形容海鸟集群或许更常见,但将“群飞”与海水搭配,反而创造出独特的动态意象。这让我想到现代人常说的“信息海啸”——当网络谣言铺天盖地传播时,用“海水群飞”来形容舆论场的混乱状态,既保留古韵又切合时弊。
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语境适配。比如描写户外运动:“冲浪者驾驭着海水群飞般的浪头”,这里就稍显违和。但若改为:“政治选举季的舆论场犹如海水群飞,各方言论激烈碰撞”,既准确传达混乱感,又避免成语滥用。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价值在于其隐喻弹性。它不仅能描述自然现象,更适合作为思考框架:当我们说“行业面临海水群飞般的变革”,实际在暗示机遇与挑战并存。这种中性表述既承认困难,又暗含突破的可能,比单纯说“危机四伏”更有建设性。
下次遇到需要描绘复杂变局的场景,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比如在团队会议中说:“新政策出台后市场可能出现海水群飞的局面,但正是这种动荡期藏着转型良机。”这样既客观陈述事实,又传递出积极应对的态度。
语言就像海浪,总是在流动中产生新的可能性。海水群飞或许不再频繁出现在日常对话中,但它作为语言工具箱里的特色工具,在特定场景下仍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重要的是理解其内核——不是单纯强调混乱,而是捕捉变化中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