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ǎi shuǐ sāng tián
成语解释: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成语出处:唐·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之一:“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繁体字形:海水桑田
英文翻译:Sea water mulberry field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桑:1.桑树,落叶乔木,树皮有浅裂,叶子卵形,花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穗可以吃,嫩枝、根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2.(Sāng)姓。
田:1.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麦田。棉田。2.蕴藏矿物可供开采的地带。专用于某些生产的土地:油田。盐田。3.同“佃(tián)”。4.同“畋”。
提到"海水桑田",很多人会联想到沿海渔村的变迁。记得去年探访舟山群岛时,当地老渔民指着新建的跨海大桥说:"三十年前这里渔船挤得下不去脚,现在旅游大巴都能直接开进村。"潮涨潮落间,世代相传的捕鱼作业逐渐被民宿经济取代,这种转变就是成语最鲜活的注解。
自问:为什么用"海水变桑田"比喻巨变? 其实这个意象源于地理观测。长江入海口每年新增约5平方公里的滩涂,上海浦东机场就建在这样的新生土地上。当亲眼看到卫星地图上不断"生长"的陆地轮廓,就会明白自然力量如何将汪洋化作良田。
在深圳科技园,我见过更震撼的"现代版桑田"。某科技公司展厅里,1979年的老照片显示办公区还泡在海水中,如今玻璃幕墙大厦下早已不见当年盐田痕迹。工程师笑称:"我们每天都在改写地理坐标。"这种人类主动改造环境的力量,让成语有了新的诠释维度。
自问:这种变化总是积极的吗? 苏州河治理给了我新的思考。二十年前黑臭的河道经过生态修复,现在沿岸步道成了市民休闲胜地。但老住户王阿姨说:"水清了,鱼多了,可当年在河边洗衣聊天的烟火气也没了。"这提醒我们:在拥抱变化时,也要守护那些不该消失的记忆纽带。
最近研究宋代海运史时发现,宁波港的位置千年间向东海推进了20公里。考古队员在古码头遗址告诉我:"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在苏轼那个时代还是海底。"这种时空交错的震撼,让人真切体会到成语承载的时间厚度。
站在青岛栈桥回望城市天际线,突然意识到"海水桑田"不仅是地理变迁的见证,更是人类适应能力的写照。那些消失的盐场、新建的隧道、改造的渔港,都在讲述同一个真理:变化本身不会停止,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流动中把握方向,在重塑中保留温度。这或许就是古老成语给现代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