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ǎi méng shān zhòu
成语解释:犹言海誓山盟。
成语出处:明·梁辰鱼《醉太平·暮愁闺怨》套曲:“海盟山咒,都随一江逝水东流。”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男女爱情等
繁体字形:海盟山呪
英文翻译:Sea alliance mountain Mantra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盟:1.宣誓缔约:会盟。海誓山盟。2.发(誓):盟一个誓。3.旧时结拜的(兄弟):盟兄。盟弟。4.团体与团体、阶级与阶级、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体:工农联盟。军事同盟。5.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相当于自治州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咒:1.某些宗教或巫术中用以除灾或降祸的口诀:符咒。念咒。2.说希望别人不得好结果的话:咒骂。咒人死。3.发誓的话:赌咒。
“海盟山咒”这个词听起来像是“海誓山盟”的误写,不过咱们先假设它存在——它描述的可能是那种用自然界的宏大景象(比如大海和高山)来比喻承诺的坚定。举个例子:“他们俩在毕业旅行时对着大海喊出‘海盟山咒’,说十年后一定要一起创业。”这时候你可能会问:用自然景观比喻承诺有意义吗?其实这背后藏着人类对永恒的向往,毕竟山海的存在时间远超人的寿命。
有人可能会疑惑:现代人还信这种“对着山海发誓”的行为吗?举个真实场景吧——情侣在旅行时对着壮丽风景许愿,或是朋友在登山后约定“下次再挑战更高峰”,本质上都是用环境的“不变”来强化关系的“不变”。这种心理暗示,就像给承诺加了个“自然牌保险箱”。
有趣的是,我发现越是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反而越需要这种“古老”的表达方式。上周遇到个00后创业者,他团队的墙上挂着幅阿尔卑斯山脉照片,底下写着“项目不落地,誓不下山”——这不就是现代版的“山咒”吗?可见这种表达方式正在以新形式延续。
关于承诺的可靠性,这里有个值得思考的角度:当一个人用“海盟山咒”式的语言时,真正重要的是背后的行动框架。就像程序员写代码会设置“if...then...”的条件语句,生活中的承诺也需要具体的行为路径。比如“每月存工资的20%”比“将来要财务自由”更接近真正的“盟咒”。
最后说个观察:我发现仪式感越强的承诺,保鲜期反而可能更短。就像婚礼上的誓言可能不如日常的“记得买药”实在。或许“海盟山咒”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言语本身,而在于提醒我们:每个平凡日子里的坚持,才是对诺言最好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