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ú gē lǐ yǒng
成语解释:同“涂歌邑诵”。
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老安少怀,涂歌里咏。莫不欢若亲戚,芬若椒兰。”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涂謌裏詠
英文翻译:To chant in a song
涂:1.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涂抹。涂饰。涂脂抹粉。涂上一层油。2.乱写或乱画;随意地写字或画画:涂鸦。信手涂上几笔。3.抹去:涂改。把写错的字涂掉。4.泥:涂炭。5.海涂的简称:涂田。滩涂。6.同“途”。7.姓。
歌:1.能唱的文辞或歌曲:诗歌。民歌。2.歌唱:载歌载舞。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咏:1.唱;抑扬顿挫地念:歌咏。吟咏。2.(以某种事物为题)做诗:咏梅。咏雪。
提到“涂歌里咏”,很多人可能一头雾水:这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它描绘的是一种百姓安居乐业、自发用歌谣传颂美好生活的景象。比如某地新建了一座便民公园,老人们围坐树荫下敲着竹板唱道:“青石路,白瓦墙,邻里笑谈饭菜香。”这种源自市井的创作,正是“涂歌里咏”的生动写照。
有人会问:这个成语和“歌舞升平”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主体性不同。前者强调民众自发的表达,后者侧重整体环境的热闹。就像社区里退休教师组织的诗歌社,成员们把垃圾分类政策编成三句半,这种接地气的传播方式,比官方宣传更能引发共鸣。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捕捉这种文化现象?看看短视频平台上爆火的“打工人口号”就明白了。外卖小哥用方言翻唱流行歌曲吐槽系统派单,收获百万点赞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关注到骑手群体的真实状态。这种源自生活的艺术再创造,正是成语精神在数字时代的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涂歌里咏”往往带着泥土气息。某县城菜市场的猪肉摊主将价目表写成打油诗:“前腿蹦跳后腿壮,里脊切片煲汤香”,既方便记忆又增添趣味。这种将日常劳作转化为艺术表达的智慧,或许比专业创作更值得被记录。
当我们在钢筋森林里匆忙奔波时,不妨多留意身边这些鲜活的文化印记。公交司机改编的到站提醒、小学生发明的跳绳歌谣,这些看似细碎的表达,其实都在延续着“涂歌里咏”的文化基因。它们提醒着我们:生活的诗意,往往藏在最平凡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