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n rán zhì zhī
成语解释:很冷淡地放在一旁。形容毫不在意。
成语出处:高阳《清宫外史》下册:“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淡然置之
英文翻译:take things coolly
淡:1.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少;稀薄(跟“浓”相对):淡墨。天高云淡。2.(味道)不浓;不咸:一杯淡酒。淡而无味。菜太淡,再放点盐。3.(颜色)浅:淡青。淡绿。颜色很淡。轻描淡写。4.冷淡;不热心:淡然处之。淡淡地答应了一声。5.营业不旺盛:淡季。淡月。近来生意很淡。6.没有意味的;无关紧要的:淡话。淡事。扯淡。7.姓。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置:1.搁;放:安置。搁置。漠然置之。置之不理。置诸脑后。2.设立;布置:装置。设置。3.购置:添置。置一些用具。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哎,你别说,这“淡然置之”四个字看着简单,真要用得恰到好处可不容易。比如说同事在茶水间吐槽领导偏心眼,你接一句“这事儿咱就淡然置之吧”,既避免了卷入是非,又显得自己格局大。说白了,这就是用轻描淡写的态度把烦心事晾在一边。
等等,有人可能要问:“这和逃避现实有啥区别?”嘿,这问题提得妙!其实吧,淡然置之的关键在于“看破不说破”。就像上周老张收到客户的无理投诉邮件,他既没怼回去也没装没看见,而是先把邮件晾了两小时,等双方都冷静了才处理。这种有意识的情绪缓冲,可比硬碰硬高明多了。
要说最接地气的例子,还得数咱小区门口下棋的老王头。昨儿他刚被小年轻偷吃了个“车”,围观群众都急眼了,人家倒好,捻着白胡子说:“棋局如人生,淡然置之才能看得清全局。”你品,这哪是丢棋子的事,分明是活脱脱的人生智慧课。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压力山大,真能做到淡然置之吗?依我看呐,这得分场合。像项目搞砸了当然得赶紧补救,但要是遇到地铁上被人踩了脚这种小事,真没必要较真。毕竟咱们的精力就像手机电量,得省着用在刀刃上不是?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越是活得通透的人,越擅长用淡然置之化解尴尬。上周参加行业论坛,有位嘉宾被问到敏感问题,人家笑着接了句“这个问题嘛,咱们不妨先喝口茶再聊”,瞬间把火药味变成了茶香味。你懂的,这就是四两拨千斤的处世艺术。
说到底,淡然置之不是教你当佛系青年,而是培养“抓大放小”的判断力。就像收拾房间,重要的文件得收进文件夹,废纸团就该扔进垃圾桶。生活中的糟心事,有时候晾着晾着,要么自行解决,要么压根儿就不算个事儿了。这道理啊,越早琢磨明白,日子过得越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