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īng
  • mi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ng gē miào wǔ

成语解释:指清亮的歌声,美妙的舞蹈。

成语出处:唐 宋之问《有所思》:“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歌舞

繁体字形:清謌玅舞

英文翻译:pleasing to ears and eyes

清歌妙舞的意思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歌:1.能唱的文辞或歌曲:诗歌。民歌。2.歌唱:载歌载舞。

妙:1.好;美妙:妙品。妙境。妙不可言。这个办法真妙。2.神奇;巧妙;奥妙:妙计。妙策。妙用。妙算。妙诀。妙手回春。莫名其妙。3.姓。

舞:1.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2.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成语评论

提到“清歌妙舞”,许多人会联想到古装剧里的宫廷表演。比如《长安十二时辰》里,一位舞者随着琵琶声轻盈旋转,歌声如溪水般清澈,观众瞬间被带入盛唐的繁华场景。这成语究竟形容什么?简单来说,它既赞美歌声的纯净,又强调舞蹈的精妙,两者结合才能产生“视听双绝”的效果。

有人问:“为什么现代人还用这么‘老派’的成语?”其实传统艺术从未消失。去年我在苏州园林里看昆曲表演,演员水袖翻飞时,远处传来笛子独奏,那一刻突然懂了“清歌妙舞”的鲜活——传统文化正通过新载体重新绽放生命力。

另一个例子来自广场上的老年舞蹈队。上周路过公园,看到一群阿姨穿着汉服跳改编版《霓裳羽衣舞》,手机外放的配乐夹杂着她们的笑声。虽然不如专业演出严谨,但这种“接地气”的诠释反而让“清歌妙舞”有了更温暖的含义:艺术本就可以跨越年龄与形式。

或许有人疑惑:“这和流行演唱会有什么区别?”重点在于“清”与“妙”的平衡。某次音乐节上,民谣歌手抱着木吉他清唱,身后现代舞者用肢体语言诠释歌词,没有炫目灯光却格外动人。这种留白式的表达,恰是成语强调的“纯粹美感”。

从个人角度看,数字化时代反而让“清歌妙舞”更显珍贵。当短视频充斥着特效和洗脑神曲时,用心打磨的歌声与舞蹈就像夏日清泉。下次遇到街头艺人的即兴表演,不妨驻足片刻,或许能发现成语穿越千年仍不过时的秘密——真诚的艺术永远能击中人心。

清歌妙舞的造句

  1. 造句 虽然清歌妙舞,佳丽当前,却也无心鉴赏。
  2. 造句 当日西施遨游、蹀廊闲步、采香幽径、斗鸡山坡,清歌妙舞馆娃宫中,醉月吟风姑苏台畔,不可说恩不深,不可说不知心。
  3. 造句 公子恒迎出府外,宾主把手言欢,美酒佳肴,清歌妙舞,笑声满堂,直到深夜才散。
  4. 造句 队里惟夸三圣奴,清歌妙舞世间无。
  5. 造句 妾本歌妓之女也,幼入宫禁,以清歌妙舞为称。
  6. 造句 美酒佳肴,清歌妙舞,鄙人遇此,如在天上。
  7. 造句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8. 造句 罗裙半敛随风转,清歌妙舞笑嫣然。
  9. 造句 今日有诗有酒,的确是难得的佳会,何不配以丝竹管弦,清歌妙舞,好让诸公尽兴。

"清歌妙舞"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