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ǔn
  • gǔn
  • ér
  • lá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ǔn gǔn ér lái

成语解释:滚滚:水奔流的样子。形容来势连续不断而又迅速

成语出处:唐·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来势状态

繁体字形:滚滚而來

英文翻译:Roll on

滚滚而来的意思

滚:1.滚动;翻转:荷叶上滚着亮晶晶的水珠儿。2.走开;离开(含斥责意):滚开。你给我滚!3.(液体)翻腾,特指受热沸腾:滚开的水。锅里水滚了。4.使滚动;使在滚动中沾上(东西):滚元宵。滚雪球。利滚利。5.同“”6.姓。

滚:1.滚动;翻转:荷叶上滚着亮晶晶的水珠儿。2.走开;离开(含斥责意):滚开。你给我滚!3.(液体)翻腾,特指受热沸腾:滚开的水。锅里水滚了。4.使滚动;使在滚动中沾上(东西):滚元宵。滚雪球。利滚利。5.同“”6.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成语评论

滚滚而来”这个成语,总让人联想到画面感十足的动态场景——比如洪水奔涌、沙尘漫天,或是人潮涌动。但它的用法真的仅限于描述“肉眼可见的汹涌事物”吗?我们不妨拆解几个生活化的例子。

清晨的地铁站里,上班族们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般从闸机口滚滚而来,皮鞋与大理石地面碰撞出密集的节奏。这里的“滚滚”不仅描摹了人流的速度与规模,更暗示着现代都市特有的压迫感。有趣的是,当我们说“订单像雪片般滚滚而来”时,明明没有实体在滚动,却能让听众瞬间理解业务量激增的状态。

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这个成语常与“不可阻挡”的隐含意味相伴。就像黄河壶口瀑布的浊浪,明知前方是断崖仍义无反顾地奔腾。这种特质使它在形容历史潮流或时代趋势时格外贴切,比如“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滚滚而来”。不过要注意语境差异——用其描述自然灾害时,中性偏负面的色彩会更明显。

有人可能会问: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类传统成语是否正在失去生命力?我的观察恰好相反。短视频平台上“弹幕滚滚而来”的形容,直播时“礼物特效滚滚而来”的调侃,都证明着古老词汇的新生。语言就像活水,总能在时代沟壑中找到新的流淌路径。

若想避免用词重复,可以尝试意象转换。与其反复说“问题滚滚而来”,不如说“待办事项像失控的传送带不断涌出”。但不可否认,“滚滚而来”独有的韵律感和画面冲击力,仍然让它成为汉语表达中不可替代的存在。就像老茶壶煮新茶,旧词新用的过程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

滚滚而来的造句

  1. 造句 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金钱就会滚滚而来。
  2. 造句 可爱的春天带着花和曲的潮水滚滚而来,让大地腾起花的浪涛,空中响彻着春的乐曲。朗费罗 
  3. 造句 九曲的黄河,你奔腾而泻,夹杂着厚重的泥沙滚滚而来。
  4. 造句 放眼北望,那扑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分明是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它们咆哮着,翻腾着,以气吞山河之势一泻千里。
  5. 造句 洪流滚滚而来,将所有人夹裹而去。历史大潮呼啸灭顶,个人的爱憎情仇在此刻都已经显得渺小,每个人都置身其间,顺流而下,去往不知名的彼端。
  6. 造句 乌云遮天盖地,滚滚而来。
  7. 造句 眼北望,那扑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分明是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它们咆哮着,翻腾着,以气吞山河之势一泻千里。
  8. 造句 不知什么时候起了雾。黎明时分,浓雾像棉团似的从上游滚滚而来;爬上河岸,越上树丛,向两侧泛滥开去……浓雾塞满了小棚,沾在脸上湿漉漉的、滑腻腻的;我们谁也看不清谁的脸。
  9. 造句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10. 造句 过了一会儿,只见一股急速翻腾的云浪,仿佛是一条灰色的长龙,从西方滚滚而来。顷刻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田野旁的小树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还夹着“辟里啪啦”的折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