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ǎn fù jīng lún
成语解释: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成语出处:明 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滿腹經綸
英文翻译:one 's mind
满:1.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会场里人都满了。装得太满了。2.使满:满上这一杯吧!3.达到一定期限:假期已满。不满一年。4.全;整个:满身油泥。满屋子的烟。5.完全:满不在乎。满有资格。6.满足:满意。心满意足。7.骄傲:自满。满招损,谦受益。8.姓。9.满族:满人。
腹:1.指内心:腹案。腹议。2.指鼎、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壶腹。瓶腹。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纶:[lún]1.较粗的丝线,多指钓鱼的丝线:垂纶(钓鱼)。2.化学纤维的商品名称。中国暂行规定合成短纤维一律称作纶。长丝则在末尾加一“丝”字,如锦纶、锦纶丝、涤纶、涤纶丝等。[guān]〔纶巾〕古代一种青丝编织成的头巾。
“满腹经纶”这个成语听起来像夸人学问大,但具体怎么用呢?比如,公司开会讨论一个新项目,有人突然说:“老张可是满腹经纶,咱们先听听他的思路。”这时候大家的目光齐刷刷转向角落里的技术总监,而老张推了推眼镜,不慌不忙地讲出了一套可行性方案。这里用“满腹经纶”既点明了老张的专业能力,又暗示他能把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
有人可能会问:“满腹经纶是不是等于书呆子?”其实不然。举个反例:高中生小林在历史课上引经据典,把唐宋八大家的生平倒背如流,老师却说:“知识要活学活用,光满腹经纶不够,得能解释历史规律。”这提醒我们,这个成语更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应用价值,而非单纯记忆。
生活中也能用吗?当然。家庭聚餐时,大伯聊起国际局势,从经济数据讲到地缘政治,表弟突然插话:“您这满腹经纶的样子,不去当外交官可惜了!”全家哄堂大笑。这种轻松场景下,成语既能表达敬佩,又带点调侃意味,比直接说“懂得真多”更生动。
为什么有人觉得这个成语有距离感?或许因为它自带“古典滤镜”。试着换个场景:直播带货的主播介绍产品时,突然引用《天工开物》的工艺记载,观众发弹幕:“主播满腹经纶啊!”瞬间把古籍知识和现代消费连接起来,反而显得亲切有趣。
个人认为,当代社会更需要“动态版满腹经纶”。就像程序员不仅熟读算法,还要随时跟进新技术;医生既要掌握医学典籍,也得会解读最新科研成果。真正的“经纶”不该锁在肚子里,而应像活水一样,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新价值。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遇到自称满腹经纶却固执己见的人,该怎么回应?或许可以学学苏轼的智慧——“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的学识会自然流露,无需刻意标榜。毕竟,装得下万卷书的人,也该容得下不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