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òu
  • xiè
  • chūn
  • gu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òu xiè chūn guāng

成语解释:原指透露春天的信息,后比喻泄露男女私情

成语出处:唐 杜甫《腊日》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比喻泄露男女私情

繁体字形:漏洩萅光

英文翻译:the willow brings the message of spring

漏泄春光的意思

漏:1.东西从孔或缝中滴下、透出或掉出:壶里的水漏光了。2.物体有孔或缝,东西能滴下、透出或掉出:漏勺。锅漏了。那间房子漏雨。3.漏壶的简称,借指时刻:漏尽更深。4.泄露:走漏风声。说漏了嘴。5.遗漏:挂一漏万。这一行漏了两个字。点名的时候,把他的名字给漏了。

泄:[xiè]1.液体或气体排出:排泄。泄洪。泄泻。2.漏,露:泄劲。泄露。泄漏。泄密。3.尽量发出(情绪、情欲等):泄愤。泄恨。发泄。[yì]〔泄泄〕a.缓飞的样子,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b.闲散自得,如“十亩外兮,桑者泄泄兮”;c.弛缓的样子,如“天之方噘,无然泄泄”。

春:1.春季:春景。温暖如春。2.指一年的时间:一卧东山三十春。3.指男女情欲:怀春。春心。4.比喻生机:妙手回春。5.姓。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成语评论

漏泄春光”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春天的景色被无意间暴露出来,现在多用来比喻秘密或私事被不小心泄露。比如:小王本想给朋友一个生日惊喜,结果同事闲聊时说漏了嘴,真是漏泄春光,计划全泡汤了。

为什么这个成语总让人联想到“意外暴露”?其实这和古人对“春光”的含蓄表达有关。过去人们习惯用自然景象隐喻情感或隐私,就像现在说“翻车”代替“失败”一样。例如:网红探店时本想保持神秘,却不小心拍到店名招牌,评论区都说她这是“漏泄春光大失败”。

现代人怎么活用这个成语?我发现年轻人更爱用它调侃“信息泄露”的日常。比如:刚在朋友圈吐槽老板,转头发现忘了屏蔽同事,简直是现代职场版漏泄春光。这种用法既保留成语的意境,又贴合数字时代的特征,比直说“社死”更有画面感。

有人担心成语被网络用语冲击,我倒觉得这种演变挺有意思。就像“吃瓜”来自“吃瓜群众”,语言本就需要适应新的交流场景。关键是把握分寸——既不过度曲解原意,又能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代对话中。

最近看到个有趣案例:某作家在新书发布会上提前剧透关键剧情,读者笑称这是“作者亲自漏泄春光”。这种跨界使用反而让更多人主动查阅成语出处,无形中传播了文化知识。

说到底,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既有源头活水,也会裹挟时代泥沙。与其纠结某个成语是否被“用错”,不如关注它是否在具体语境中传递出准确的情绪和智慧。毕竟能让两千年前的文字继续参与现代对话,本身就是种文化生命力。

漏泄春光的造句

  1. 造句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唐杜甫。
  2. 造句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3. 造句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杉树枝头的芽簇已经颇为肥壮,嫩嫩的,映着天色闪闪发亮,你说春天还会远吗?
  4. 造句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 
  5. 造句 全凭尺素传心事,漏泄春光到客台。
  6. 造句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在市民的印象中,柳树是公认的报春使者。
  7. 造句 小子前时叙泰定后妃事,曾已漏泄春光,暗中伏线。
  8. 造句 她还不好意思地极力遮掩她和小张已经相爱的真情,哪里知道,她自己写给小张的一张字条,早已经漏泄春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