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àn
  • ji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àn bù jiā yì

成语解释:犹漫不经心。

成语出处: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俱涂饰草率,皆李永贞贪其侵冒,包工了事,漫不加意之所致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同“漫不经心”

繁体字形:漫不加意

英文翻译:Casual

漫不加意的意思

漫:1.到处都是;遍:漫山遍野。黄沙漫天。漫天大雾。2.广阔;长:漫长。长夜漫漫。3.不受约束;随便:散漫。漫谈。漫无限制。漫无目的。4.莫;不要:漫道。漫说。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加: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二加三等于五。功上加功。2.使数量比原来大或程度比原来高;增加:加大。加强。加快。加速。加多。加急。加了一个人。3.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加符号。加注解。4.“加”跟“加以”用法不同之点是“加”多用在单音节状语之后。5.姓。

意:1.意思:来意。2.愿望:满意。3.料想:出其不意。4.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5.意大利的简称。

成语评论

漫不加意”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描述的场景我们可能都遇到过。比如有人随手把文件往桌上一扔,说“先随便处理吧”,结果第二天开会时发现数据错漏百出——这种“看似轻松实则敷衍”的状态,正是成语的典型表现。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会“漫不加意”呢?其实很多时候并非故意偷懒,而是心态作祟。比如备考时想着“反正时间还多”,结果临考前通宵恶补;工作中接到不重要的任务,觉得“差不多就行了”,最后反而要花双倍时间返工。这种状态就像温水煮青蛙,开始时觉得省心省力,长期却可能养成懈怠习惯。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明收到朋友婚礼请柬,随手塞进包里就忘了。等到当天上午才匆忙去买红包,结果商场没开门,最后只能尴尬地手机转账。这个场景里,既没有恶意也不是能力问题,纯粹是“漫不加意”带来的连锁反应。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态度和“随遇而安”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主动性。真正的随遇而安是接纳结果但不放弃努力,而漫不加意更像是“放弃治疗”。比如设计师接到普通客户订单,前者会保持专业水准,后者可能直接套用模板应付了事。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警惕这种状态。在信息过载的环境里,人们容易对琐事产生“精神节能”心态。但就像健身需要持续锻炼肌肉,专注力也需要日常维护。试着给每件小事增加5%的用心度,可能会发现很多所谓的“麻烦事”反而变得更顺畅。毕竟,生活不是闯关游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支线任务”。

最后分享个职场案例:市场部小王接到整理旧档案的工作,本可以草草归档,但她按年份分类后添加了关键词索引。三个月后部门查找历史数据时,这份“额外用心”的档案成了效率加速器。这个转变说明,把“漫不加意”切换成“稍加留意”,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