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àn bù jīng xīn
成语解释:漫: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
成语出处:明 朱国桢《涌幢小品 存问》:“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定语、状语;由于工作学习方面
繁体字形:漫不經心
英文翻译:pay no heed to
漫:1.到处都是;遍:漫山遍野。黄沙漫天。漫天大雾。2.广阔;长:漫长。长夜漫漫。3.不受约束;随便:散漫。漫谈。漫无限制。漫无目的。4.莫;不要:漫道。漫说。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漫不经心”这个词,乍一听好像挺抽象,但生活中处处能找到它的影子。比如同事开会时一边刷手机一边点头附和,或者学生写作业时耳朵里塞着耳机,手上转着笔——这不就是典型的漫不经心吗?这时候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人们明知该专注却总走神呢?其实这和大脑的注意力分配机制有关,当任务缺乏挑战性时,我们的注意力就像撒了欢的兔子,自己跑没影了。
记得有次在咖啡馆见到个穿格子衬衫的男生,面前摊着本《百年孤独》,眼睛却黏在手机短视频上。每隔五分钟翻一页书,动作机械得像自动翻页器。这画面活脱脱是成语的现代版注解:人在心不在的状态,就像把咖啡倒进漏勺里,看似在喝,实则全漏了。这时候或许可以思考:漫不经心真的全无好处吗?其实未必,有些创意灵感恰好在神游时迸发,就像牛顿在苹果树下的走神带来了万有引力定律。
最近遇到个有趣案例:外卖小哥送餐时哼着歌观察路边野花,结果把酸辣粉送成了牛肉面。这个乌龙事件恰好说明,当注意力像蒲公英般四处飘散时,连简单任务都可能出错。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对生活细节的敏感观察,不正是艺术家需要的特质吗?所以关键不在于是否漫不经心,而在于何时该收束心神,何时可放任思绪漫游。
观察地铁里的众生相特别有意思。有人戴着降噪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有人举着手机却眼神失焦,还有人捧着书却每隔三十秒看次站牌。这些场景让我想到,现代人似乎正在培养某种新型注意力:像八爪鱼般同时抓住多个支点,但每个触手都抓得不牢。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专注,不是死死盯住某个点,而是学会在不同场景下灵活切换注意力的聚光灯。
有次陪长辈逛公园,他们能盯着湖面涟漪看半小时,这份专注力让我自愧不如。反观年轻人,连等红绿灯的90秒都要掏出手机。这种对比引出一个问题:科技究竟在帮我们节省时间,还是在悄悄撕碎我们的注意力?答案可能藏在中间地带——就像菜刀能切菜也能伤人,关键看握刀的手是否有掌控力。
最后想起个暖心的画面:幼儿园老师教孩子串珠子,有个小胖墩总是串三颗掉两颗。当老师蹲下来和他一起观察珠子纹路时,孩子突然兴奋地喊:“这颗蓝珠子好像宇宙飞船!”你看,漫不经心里藏着未被规训的想象力,成年人的世界里,或许该留点空间给这样的“不专注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