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àn wú biān jì
成语解释:漫:不受约束;随便;边际:边缘;界限。大水广阔;一望无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或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也作“茫无边际、渺无边际。”
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4章:“只向黎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话。”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定语、状语;由于谈话方面
繁体字形:漫無邊際
英文翻译:boundless
漫:1.到处都是;遍:漫山遍野。黄沙漫天。漫天大雾。2.广阔;长:漫长。长夜漫漫。3.不受约束;随便:散漫。漫谈。漫无限制。漫无目的。4.莫;不要:漫道。漫说。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边:[biān]1.几何图形上夹成角的射线或围成多边形的线段。2.边缘:海边。村边。田边。马路边儿。3.镶在或画在边缘上的条状装饰:花边儿。金边儿。裙子下摆加个边儿。4.边界;边境:边疆。边防。戍边。5.界限:边际。一望无边。6.靠近物体的地方:旁边。身边。7.方面:双边会谈。这边那边都说好了。8.用在时间词或数词后,表示接近某个时间或某个数目:冬至边上下了一场大雪。活到六十边上还没有见过这种事。9.两个或几个“边”字分别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同时进行:边干边学。边收件,边打包,边托运。10.姓。[bian](边儿)方位词后缀:前边。里边。东边。左边。
际:1.交界或靠边的地方:边际。天际。2.彼此之间:国际。3.时候:值此之际。4.适逢其时;正当:际此盛会。5.中间;里边:脑际。胸际。
提到"漫无边际"这个成语,很多人会联想到无拘无束的谈话场景。比如在夏夜的烧烤摊,几个朋友从工作聊到旅行,又从电影扯到外星人,话题像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这时候如果有人问:"我们最开始在聊什么来着?"大家都会笑出声——这正是"漫无边际"的典型写照。
可能有人会问:这种聊天方式难道不是浪费时间吗?其实要看场合。创意工作者就经常需要这种发散性思维,服装设计师可能从树叶纹理联想到布料印花,程序员可能在闲聊中突然找到解决代码bug的灵感。关键是要在专注与发散之间找到平衡点。
再来看现代人离不开的手机。当我们打开短视频平台,算法推送的内容就像滚动的万花筒:前一刻还在看科普知识,下一秒就跳转到萌宠视频,再刷新又出现旅游vlog。这种信息获取方式虽然便捷,但容易让人陷入"信息蒲公英"的困境——看似接触了很多,实际上什么都没记住。
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知识渊博的人,越擅长在"漫无边际"中捕捉价值。历史学家余英时曾提到,他在咖啡馆听到邻座讨论菜谱时,突然想通了中国古代饮食与礼制的关系。这启发我们:保持开放的接收状态,看似无关的信息碎片可能成为思维拼图的重要部分。
再比如家庭教育中,孩子问"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父母如果只回答光的散射原理,可能就错过拓展机会。但要是顺着问题聊到梵高的《星月夜》、古代航海导航术、甚至大气污染治理,这样的"漫无边际"反而能培养跨学科思维。当然,这需要引导者本身具备知识储备和引导技巧。
观察城市里的共享办公空间会发现,不同行业的人聚在一起时,经常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有个创业者告诉我,他现在的环保项目创意,居然来自和建筑师朋友讨论墙面材料的对话。这或许印证了那句老话:世界是个回音壁,你永远不知道哪句话会产生回响。
最后想说的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既要警惕无意义的漫游,也要珍惜灵光乍现的偶然。就像放风筝,线攥得太紧飞不高,完全放手又会失控。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让思维既能自由翱翔,又能适时回归地面,或许才是驾驭"漫无边际"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