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àn tiáo sī lǐ
成语解释: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公子正在那里检点那些考具的东西,听见老爷的话,便过来规规矩矩,漫条斯理的说道:‘这话还得请父亲斟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做事缓慢
繁体字形:漫條斯理
英文翻译:in a leisurely manner
漫:1.到处都是;遍:漫山遍野。黄沙漫天。漫天大雾。2.广阔;长:漫长。长夜漫漫。3.不受约束;随便:散漫。漫谈。漫无限制。漫无目的。4.莫;不要:漫道。漫说。
条:[tiáo]1.植物的细长枝:枝条。柳条儿。荆条。2.泛称条形的东西:条子。面条儿。便(biàn)条儿。金条。铁条。3.细长的形状:条形。条纹。条案。条几(jī)。条凳。条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条。身条。4.项目,分项目的:条例。条令。条文。条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5.层次,秩序:条理。条贯。有条不紊。6.量词。[tiāo]挑取:“蚕月条叠”。
斯:1.文言指示代词。这;这个;这里:斯人。生于斯。2.文言连词。于是;就。3.上古汉语指劈、砍:斧以斯之。
理: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理。肌理。条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当如此。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4.管理;办理:处理。理财。当家理事。5.整理;使整齐:理发。理一理书籍。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理谁。置之不理。7.姓。
“漫条斯理”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联想到“慢吞吞”,但它其实更强调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比如同事小李面对突发项目时,既没有手忙脚乱,也不急着赶工,反而先泡了杯茶,坐下来把任务拆解成几个步骤,一步步推进。这种状态算不算“漫条斯理”?答案是肯定的——它传递的是一种用理性规划代替盲目焦虑的智慧。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讲究效率,慢悠悠真的合适吗?”其实,“漫条斯理”并非否定速度,而是反对被压力裹挟的慌乱。比如一位厨师揉面团时,手上动作看似轻柔缓慢,实则每一下力道都精准到位,最终蒸出的馒头反而比匆忙赶工的更松软。这种“慢”背后,藏着对细节的掌控力。
生活中我们也能找到这样的例子。邻居王阿姨每天晨练总比其他人晚到半小时,但她拉伸、打拳的每个动作都做得格外认真,结束时反而神采奕奕。这让我想到:真正的效率不在于追赶别人的节奏,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步调。当别人都在跑步时,能清醒地选择快走的人,或许更需要勇气。
如今越来越多人推崇“慢生活”,其实和“漫条斯理”有相通之处。有个朋友辞去高压工作后开了间手作工作室,客户下订单时她总会说:“急单不接,我要保证每针线都缝得扎实。”这种选择乍看损失了短期利益,却赢得了客户的长期信任。从这个角度看,“慢”反而成了品质的护城河。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态度并非天生性格使然,而是可以后天培养。试着在通勤路上关掉手机推送,专注观察车窗外的街景;或者在会议前深呼吸三次再开口。这些微小的停顿,就像给生活按下了缓冲键,让我们重新掌握主动权。毕竟,能稳住节奏的人,往往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