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ān
  • yáng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ān yáng zhī mù

成语解释:潘:晋代文学家潘岳;杨:潘岳的妻子杨氏。潘杨两家世亲联姻

成语出处:晋·潘岳《杨仲武诔》:“潘杨之穆,有自来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潘楊之睦

英文翻译:Pan Yang's harmony

潘杨之睦的意思

潘:姓。

杨:杨树,落叶乔木。种类很多,有山杨、毛白杨、小叶杨等多种,多为速生用材树。木材供建筑、造纸等用。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睦:1.和睦:睦邻。婆媳不睦。2.姓。

成语评论

潘杨之睦”这个成语,你听说过吗?它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呢?其实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讲的是古代潘岳和杨肇两大家族世代交好的情谊。比如可以说:“公司新组建的团队虽然来自不同部门,但大家像潘杨之睦一样互相支持,项目推进格外顺利。”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用“潘杨之睦”而不用“团结合作”?因为这个词自带历史厚度,特别适合形容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和谐关系。

现代生活中哪里能找到“潘杨之睦”的影子呢?举个真实案例:某老字号茶庄和瓷器作坊合作百年,既保持传统工艺又共同开发新品,这种共生关系就是当代版的潘杨之睦。有趣的是,这种默契不是硬绑定的利益交换,而是像古树根系般自然交织,形成独特的文化生态圈。

有人可能会质疑: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真的存在纯粹的和谐关系吗?其实“潘杨之睦”并不排斥合理竞争。就像羽毛球双打组合,既要互相补位又要各自发挥特长,这种动态平衡反而让合作关系更稳固。关键是要找到共同成长的目标,而不是表面的一团和气。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对当代人际关系颇有启发。很多人际矛盾源于预设对立,就像总盯着棋盘上的楚河汉界。若能像潘杨两家那样主动搭建沟通桥梁,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毕竟,真正的和睦不是没有分歧,而是懂得在差异中寻找共鸣点。

下次遇到需要描述深度合作的场景,不妨试试用“潘杨之睦”替代常规表达。比如在社区共建方案里写:“希望业主与物业效仿潘杨之睦,共同营造宜居环境。”你会发现这个词不仅能提升文采,更能传递出携手并进、互利共赢的美好愿景。

"潘杨之睦"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