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n
  • bè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n rú mò bèi

成语解释:犹潜移默化。

成语出处:明·文征明《王武宁去思颂》:“惟夫浚德渊微,潜濡默被,出于至诚,而泯于无迹。”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思想、作风等

繁体字形:潛濡嘿被

英文翻译:Imperceptible

潜濡默被的意思

潜:1.隐在水下:潜泳。潜到海底。2.隐藏;不露在表面:潜伏。潜流。潜移默化。3.秘密地:潜逃。4.指潜力:革新挖潜。5.姓。

濡:1.沾湿;沾上:濡笔。2.沾染:耳濡目染。3.停留;迟滞。

默:1.不说话;不出声:沉默。默哀。2.离开书本凭记忆写出来:默书。默生字。

被:[bèi]1.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被子。被单。棉被。毛巾被。羽绒被。被褥。2.盖,遮覆:被覆。泽被后世(恩惠遍及后代)。3.遭遇,遭受:被灾。被难(nàn)。4.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他被(老板)辞退了。5.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被动。被告。被批评。被剥削。[pī]古同“”,覆盖。

成语评论

潜濡默被”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的意思其实很贴近生活——指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或影响。比如父母平时待人接物的方式,孩子看在眼里,久而久之也学会了礼貌和耐心,这就是典型的“潜濡默被”。

为什么说环境对人的影响比说教更有效?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老师每天强调“阅读很重要”,但自己从不碰书;而另一个老师虽然不说教,但总在课间捧着书读得入神。哪种情况更容易让学生爱上阅读?答案显而易见。人的行为模式往往通过观察和模仿形成,这种无声的示范比语言更有穿透力。

记得刚入职时,团队里有位前辈每天提前到岗整理工作台。三个月后我发现,整个部门都养成了提前准备的习惯,却没人记得这个传统是怎么开始的。这种群体性的行为改变,就是“潜濡默被”在职场中的生动写照。

数字时代如何利用这个规律?现在的社交媒体推送机制很有意思。当算法发现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会持续推送相关内容,这个过程就像用温水煮青蛙。比如连续看几期科普视频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开始主动搜索科学新闻。这种影响方式既让人容易接受,又能产生持久效果。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是把双刃剑。有次我观察到,朋友家孩子因为常看网络上的炫富视频,逐渐形成了过度物质化的价值观。这提醒我们:主动营造积极的信息环境,可能比被动接受各种影响更有利于个人成长。

与其纠结如何改变他人,不如先做好自己。就像春天里最早发芽的柳条,当它开始随风摇曳时,周围的枝条也会跟着摆动起来。生活中的正向影响,往往始于某个人的真实行动,而不是刻意的说教或要求。

"潜濡默被"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