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án shén hēi guī
成语解释:专心谋划。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元年》:“愿陛下抑威任计,暂宁六师,潜神嘿规,以为后图。”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潛神嘿規
英文翻译:Sneaky rules
潜:1.隐在水下:潜泳。潜到海底。2.隐藏;不露在表面:潜伏。潜流。潜移默化。3.秘密地:潜逃。4.指潜力:革新挖潜。5.姓。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嘿:[hēi]1.表示招呼或提起注意:嘿,老张,快走吧!。嘿!我说的你听见没有?2.表示得意:嘿,咱们生产的机器可实在不错呀!3.表示惊异:嘿,下雪了!。嘿,想不到他真的来了。[mò]同“默”。
规:1.画圆形的工具:圆规。两脚规。2.规则;成例:校规。革除陋规。3.劝告:规劝。规勉。4.谋划;打主意:规划。规定。5.姓。
你有没有听说过“潜神嘿规”这个成语?它原本出自《后汉书》,字面意思是“隐藏精神,暗中观察规则”。但放到今天的生活里,这个成语更像是在说“静下心来研究门道”。比如新手程序员面对复杂代码时,与其急着修改报错,不如先花半小时梳理逻辑框架——这种“慢即是快”的做事方式,正是潜神嘿规的生动体现。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讲究效率至上,为什么要推崇这种“暗中观察”的状态?其实就像学骑自行车,初学时如果只顾盯着脚蹬子猛踩,反而容易摔倒。去年我辅导表弟备考时,发现他刷题量远超同龄人,但成绩始终上不去。后来建议他每天抽二十分钟整理错题规律,两个月后总分提升了40分。这恰好印证了:真正有效的进步,往往发生在静心总结的阶段。
工作中常见这样的场景:市场部小王为了赶方案连续加班,PPT做了五十页却总被领导打回。当他停下敲键盘的手,仔细研究往期成功案例的结构框架后,反而用十五页图文就通过了审核。这种转变背后,暗含着“观察-理解-内化”的认知跃迁。就像老木匠教徒弟时说的:“看十遍不如琢磨一遍,琢磨十遍不如动手一遍。”
现代人容易陷入“行动焦虑”,觉得停下思考就是浪费时间。但观察过陶艺工作室的人会发现,拉坯师傅在转盘前凝神屏息的时刻,恰恰是造型定调的关键期。去年参加设计思维工作坊时,导师特意安排半天“静默观察”环节,要求学员不带任何目的性记录所见所闻。这种刻意的“暂停”,反而让后续的头脑风暴迸发出更多创新点子。
需要提醒的是,“潜神嘿规”不等于消极等待。就像厨师研究菜谱不能只看不做,程序员读文档终究要动手调试。我常建议团队新人在接手陌生项目时,采用“333法则”:用30%时间观察现有流程,30%时间请教前辈经验,剩下40%才进入实操。这种节奏既避免了盲目试错,又防止陷入过度分析的泥潭,算是在动静之间找到了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