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án shén mò sī
成语解释:默:静默。专心致志,默默思考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潛神嘿思
英文翻译:Deep meditation
潜:1.隐在水下:潜泳。潜到海底。2.隐藏;不露在表面:潜伏。潜流。潜移默化。3.秘密地:潜逃。4.指潜力:革新挖潜。5.姓。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默:1.不说话;不出声:沉默。默哀。2.离开书本凭记忆写出来:默书。默生字。
思:[sī]1.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2.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3.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4.姓。[sāi]〔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于思者如故矣”。
“潜神默思”这个词乍一听有点文绉绉的,但用起来其实特别接地气。比如小明盯着数学题抓耳挠腮时,他爸突然冒出一句:“你光坐着潜神默思有啥用?先把公式背熟啊!”你看,这个成语完美替代了“发呆”和“死磕”,还自带认真思考的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潜神默思和发呆到底有啥区别?”举个真实例子:同事小王对着电脑三小时没挪窝,你以为他在摸鱼,结果人家突然蹦出个绝妙的方案——这就是潜神默思和发呆的本质区别,前者像地下河暗流涌动,后者像死水潭纹丝不动。
我特别留意到现代人有个思维误区:刷5分钟短视频就觉得自己在“快速学习”,其实真正的知识消化需要潜神默思。上周策划案卡壳时,我关掉手机对着白墙放空半小时,那些零散的创意点居然自己串成了逻辑链,这种体验比喝十杯咖啡都管用。
有个有趣的现象:地铁上看手机的人越来越多,能潜神默思的反而成了稀有动物。前两天遇见个捧着《三体》沉浸阅读的中学生,周围人刷短视频的蓝光映在他书上,活像科幻照进现实。这种专注力在碎片化时代,简直堪比超能力。
说点掏心窝的体会:潜神默思不是摆造型,而是给大脑装个过滤器。就像我写文章遇到瓶颈时,与其对着键盘乱敲,不如泡杯茶盯着窗外看云卷云舒。往往灵感就在这种半放空状态里冒出来,比硬憋出来的文字鲜活十倍。
下次遇到难题不妨试试这招:把手机扔抽屉,纸笔摆面前,给自己二十分钟纯粹的发呆权。你会发现那些被信息轰炸掩盖的思维火花,就像退潮后的贝壳,在沙滩上闪闪发亮。这种思考方式,或许就是我们对抗浮躁时代的最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