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ǒ
  • zhú
  • yín
  • hu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ǒ zhú yín huā

成语解释: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成语出处:宋 朱淑真《元夜》诗之三:“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东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节日晚上的灯火

繁体字形:火燭銀蘤

英文翻译:display of fireworks and a sea of lanterns

火烛银花的意思

火: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紧急:火速。十万火急。3.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4.发怒,怒气:火暴。火性。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6.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姓。

烛:1.蜡烛:火烛。花烛。2.照亮;照见:火光烛天。洞烛其奸。3.俗称灯泡的瓦数为烛数,如50烛的灯泡就是50瓦的灯泡。

银:1.金属元素,符号Ag(argentum)。白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强,导电、导热性能好,化学性质稳定。用途很广。通称银子或白银。2.跟货币有关的:银行。银根。3.像银子的颜色:银灰。红地银字的匾。4.姓。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成语评论

走在夜晚的古镇街头,屋檐下挂满灯笼,河面倒映着点点烛光,远处传来爆竹声,真可谓"火烛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这句诗中的"火烛银花"常被引用为成语,但它究竟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去年元宵节,我在城隍庙看到数百盏荷花灯顺流而下,岸边孩童举着闪烁的萤火棒追逐嬉戏。有位老人突然感叹:"现在都是LED彩灯,我们小时候用蜡烛浸竹篾做的火烛,爆开时银星四溅,那才叫真正的火烛银花。"这段对话恰好解释了成语的本意——用燃烧的烛火与飞溅的火花,比喻绚丽灿烂的灯火景象。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类传统意象吗?我在文创市集见过年轻设计师将火烛银花元素融入玻璃工艺品,流动的银色纹路在暖黄光线下,既保留古典韵味又充满现代感。这让我想到,传统文化就像烛火,看似脆弱却能以新的形式持续发光。

对比"张灯结彩"这类直白的表述,"火烛银花"多了份诗意想象。它不单指物理空间的光亮,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具象化期待。就像春节期间,老家祠堂那对鎏金烛台即使改用电光源,长辈们仍会念叨"火烛要亮堂,来年才兴旺",这种语言习惯本身已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最近参观数字艺术展,看到用光影技术模拟的火花瀑布从天而降,旁边标注着"赛博银花"的解说牌。这种古今碰撞颇有意思,说明人类对璀璨光影的向往从未改变,只是表达方式随着时代演进。或许千年后的人们,也会用新的词汇来描绘他们眼中的"火烛银花"。

"火烛银花"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