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ī tóu tǔ miàn
成语解释: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成语出处:《碧岩录》第五卷:“曹洞下有出世不出世,有垂手不垂手。若不出世,则自视云霄;若出世,便灰头土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指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
繁体字形:灰頭土靣
英文翻译:dusty and dirty in appearance
灰:1.物体燃烧后的剩余物:炉灰。烟灰。2.尘土:灰尘。3.特指石灰:抹灰。4.像木柴灰那样的颜色。5.消沉失望:灰心。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土: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姓。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灰头土面”这个成语,乍一听像在形容一个人脏兮兮的外表,但实际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呢?
比如小明刚参加完马拉松,满头大汗、衣服上沾满泥土,朋友调侃他:“你这灰头土面的样子,简直像在泥地里打滚了!”这里表面描述狼狈的外表,实则暗指他全力以赴后的真实状态,反而透着股可爱劲儿。
有人可能会问:用这个词是不是贬义居多?其实不然。比如老王在工地忙活一天回家,妻子笑着递上毛巾:“快去洗洗你这灰头土脸的模样!”这里既有心疼又有亲昵,反而成了表达关怀的独特方式。
更妙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来比喻心理状态。小张熬夜赶方案失败后垂头丧气,同事安慰道:“别总灰头土面地纠结,失败也是成长勋章啊!”此时它已脱离字面意义,成了形容精神萎靡的生动比喻。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年轻人已赋予它新用法。比如朋友自拍一张敷着黑泥面膜的照片配文:“今日灰头土面养生局”,巧妙化解外貌焦虑,展现幽默的生活态度。这种主动“认领”的用法,反而比刻意修饰更显鲜活真实。
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灰头土面”从最初略带贬义,到如今既能调侃他人又能自我解嘲,恰恰印证了汉语的包容性。下次想形容某人或自己略显狼狈却真诚的状态时,不妨试试这个自带画面感的成语——毕竟真实的生活,从来都不是滤镜下的完美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