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ī tóu cǎo miàn
成语解释:佛教语,指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机应现各种混同凡俗的化身。也指面容污秽或讨了没趣懊丧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倘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
繁体字形:灰头草面
英文翻译:Grey grass
灰:1.物体燃烧后的剩余物:炉灰。烟灰。2.尘土:灰尘。3.特指石灰:抹灰。4.像木柴灰那样的颜色。5.消沉失望:灰心。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草: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草。青草。割草。2.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草。草绳。草鞋。3.旧指山野、民间:草贼。草野。4.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草驴。草鸡。5.草率;不细致:潦草。字写得很草。6.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a)汉字形体的一种:草书。草写。真草隶篆。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大草。小草。7.初步的;非正式的(文稿):草案。草稿。8.起草:草拟。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灰头草面”这个词,乍一听是不是像在形容一个刚从地里干完农活的人?比如:“他忙了一整天,灰头草面地回到家,连口水都顾不上喝。”这里的“灰头草面”不仅描述了外表邋遢,还暗示了背后的辛苦付出。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只能用来形容外貌吗?”其实不然。比如一位创业者说:“公司刚起步时,我们团队灰头草面地跑客户,但谁也没抱怨过。”这里强调的是过程中的狼狈与坚持,和外表无关。可见,这个词的核心是“状态窘迫但依然前行”。
再换个角度想:为什么人们会用“草”来形容脸?或许是因为杂草杂乱无章,就像人遇到挫折时理不清头绪的状态。比如邻居家的小孩弄丢了作业本,急得满脸通红,妈妈打趣道:“瞧你这灰头草面的样子,先冷静下来再找!”这种用法反而带着亲切的幽默感。
值得思考的是,现代社会更注重形象管理,“灰头草面”的场景似乎在减少。但我觉得这个词反而更适合形容那些默默耕耘的人——比如凌晨扫街的环卫工,或是实验室里熬夜的研究员。他们的“不体面”背后,藏着值得尊敬的坚持。
下次遇到类似情景时,不妨试着用这个词。比如看到朋友加班后疲惫的样子,可以说:“别看你今天灰头草面的,方案做得是真漂亮!”既承认对方的付出,又传递了积极评价,比单纯说“辛苦了”更有画面感。
语言就像工具箱,每个词都有独特的用途。用“灰头草面”时不必拘泥于字面意思,关键要抓住“暂时狼狈却持续行动”的微妙状态。这种表达方式,或许比直接说“努力”更能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