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ī
  • yān
  • zh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ī yān zhàng qì

成语解释:喻污浊。

成语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近处买不到一种北京或上海的新的出版物,所以有时也觉得枯寂一些,但也看不见灰烟瘴气的《现代评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糟乱

繁体字形:灰煙瘴氣

英文翻译:A miasma of dust

灰烟瘴气的意思

灰:1.物体燃烧后的剩余物:炉灰。烟灰。2.尘土:灰尘。3.特指石灰:抹灰。4.像木柴灰那样的颜色。5.消沉失望:灰心。

烟:1.物质燃烧时所产生的气状物:冒烟。2.像烟的东西:烟雾。3.烟气刺激:烟了眼睛。4.烟草或烟草的制成品:烟叶。吸烟。

瘴: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从前被认为是瘴疠的病源。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成语评论

走在老工业区附近,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浓烟从生锈的排气管中涌出,整条街道仿佛笼罩在灰烟瘴气里。这时你会不会疑惑:为什么用「灰烟瘴气」形容这种场景?其实这个成语既描绘了物理环境的污染,也隐喻着某种令人不适的社会氛围。

比如某创业公司会议室里,几个部门主管正为季度目标争执不休。A经理突然摔了文件夹,B总监冷笑着翻旧账,本该解决问题的会议变成了互相攻击的战场。这种情形下,用「灰烟瘴气」来形容再贴切不过——它不只是呛人的二手烟,更是人际关系中那些看不见的毒素在蔓延。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的现代应用早已突破字面意义。有次我在社区读书会听见老者说:「现在某些直播间的评论区才是真正的灰烟瘴气」。这话引人深思:当网络空间充斥着恶意揣测和人身攻击,我们是否正在集体制造新型态的「瘴气」?这种观察角度让我意识到,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它能不断适配新的时代语境。

有人可能会问:面对灰烟瘴气的环境该怎么办?三年前参与环保志愿活动的经历给了我启发。当时河道治理前,岸边堆满发臭的垃圾,但经过半年清理,现在成了白鹭栖息地。这说明再严重的污染都有改善可能,关键在于行动力——无论是治理自然环境,还是净化社交场合的负能量。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精妙处在于它的「复合伤害性」。就像二手烟既损害肺部又影响情绪,职场中的流言蜚语同样会同时削弱工作效率和团队信任。最近帮朋友调解家庭矛盾时,我发现冷暴力的相处模式就像慢性释放的瘴气,比激烈争吵更具侵蚀性。

下次遇到令人窒息的场合,不妨试着开窗通风或转换话题。就像古人用艾草驱散瘴气,现代人也可以通过主动调节来改变环境。上周参观的陶瓷工作室就是个好例子:他们用新型环保窑炉替代老式煤窑后,不仅空气质量提升,员工创作效率也提高了30%。这证明改善环境从来不是单方面付出,而是会带来多重正向回报。

从菜市场的嘈杂角落到国际谈判桌上的剑拔弩张,灰烟瘴气的现象无处不在。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空气质量检测仪上的数值,也开始在意沟通场合的情绪指数。这种双重觉醒,或许正是破解困局的新开端。

"灰烟瘴气"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