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àn ruò pī jǐn
成语解释:形容文辞华丽。
成语出处: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形容文辞华丽
繁体字形:爛若披錦
英文翻译:In all its splendor
烂:1.因水分过多或过熟而松软:烂泥。稀粥烂饭。2.腐烂;破碎:烂苹果。回收废铜烂铁。3.形容程度深:烂醉如泥。烂熟于胸。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披:1.覆盖或搭在肩背上:披着斗篷。披星戴月。2.打开;散开:披卷。纷披。3.(竹木等)裂开:这根竹竿披了。
锦:1.丝织物的一种。在三色以上纬丝织成的缎纹地上织出的绚丽多彩、古雅精致的花纹织物。有库锦、蜀锦、宋锦、云锦等。2.形容鲜明华丽的色彩:锦霞。锦鸡。
“烂若披锦”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常用来形容文辞或事物的华美绚丽,像披着锦绣般光彩夺目。举个例子,当你读到一篇辞藻精美、意境深远的散文时,可能会感叹:“这篇文字烂若披锦,读起来仿佛置身于水墨画卷之中。”这种表达既突出了内容的丰富性,又传递了视觉化的赞叹。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华丽”的表达是否容易显得空洞?其实关键在于平衡。比如一位设计师在展示作品时,如果既能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设计理念,又在细节处融入繁复的纹样,观众自然会评价:“这套方案烂若披锦,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这说明华丽本身并非缺点,重点在于是否服务于核心价值。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当代有了新的应用场景。比如科技发布会上,产品经理用动态光影和诗意的比喻介绍新产品,弹幕立刻刷出“这场发布会烂若披锦啊!”——这时候的“锦”既指视觉呈现,也暗含对技术创新度的认可。我观察到,现代人虽然追求效率,但依然会被恰到好处的华丽表达打动。
需要注意的是,过度追求“披锦”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就像有人写简历时堆砌各种专业术语,反而让HR觉得“用力过猛”。但若能用精准的数据搭配生动的案例,就会像“用丝绸包裹钢铁”——既有扎实内核,又有令人愉悦的质感。这或许就是“烂若披锦”在现代语境中的最佳实践方式。
最后不妨思考:我们是否在某个领域创造过自己的“锦绣”?或许是在烘焙时精心装饰的蛋糕裱花,或许是在编程时设计的酷炫交互界面。当形式与功能达成默契,那种“恰到好处的灿烂”,正是这个成语给予当代生活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