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àn ruò shū jǐn
成语解释:见“烂若披锦”。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上卷:“谢潉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形容文辞华丽
繁体字形:爛若舒錦
英文翻译:To be brilliant
烂:1.因水分过多或过熟而松软:烂泥。稀粥烂饭。2.腐烂;破碎:烂苹果。回收废铜烂铁。3.形容程度深:烂醉如泥。烂熟于胸。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舒:1.伸展;宽解(拘束或憋闷状态):舒眉展眼。舒经活血。舒了一口气。2.缓慢;从容:舒徐(缓慢)。舒缓。3.姓。
锦:1.丝织物的一种。在三色以上纬丝织成的缎纹地上织出的绚丽多彩、古雅精致的花纹织物。有库锦、蜀锦、宋锦、云锦等。2.形容鲜明华丽的色彩:锦霞。锦鸡。
“烂若舒锦”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常用来形容文辞华美、绚丽夺目,像展开的锦绣一样令人眼前一亮。比如,我们可以说:“这篇散文用词精妙,字句间仿佛烂若舒锦,读起来让人沉醉其中。”这里的“烂若舒锦”不仅夸赞了文字的美感,还让人联想到色彩斑斓的绸缎,画面感十足。
有人可能会问:“烂若舒锦和‘华而不实’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很好!虽然两者都涉及“华丽”,但“烂若舒锦”强调美的正面价值,而“华而不实”则带有贬义,指外表好看但内容空洞。例如,形容一场演讲时可以说:“他的发言烂若舒锦,既有文采又有深度”,但如果是空洞的鸡汤,就可以批评为“华而不实”。
生活中,“烂若舒锦”的应用场景其实很广。比如设计领域,一款服装如果色彩搭配惊艳,细节精致,就能用“烂若舒锦”来形容;再比如春天的花园,百花盛开时,不妨说:“这片花海烂若舒锦,连空气里都飘着艺术的气息。”这样的表达既生动,又传递出对美的赞叹。
有趣的是,现代人追求简洁表达的趋势下,“烂若舒锦”的使用反而成了一种巧妙的平衡。我个人认为,适当的华丽并非浮夸,而是对语言丰富性的尊重。就像做饭时撒一把香料——适量点缀能让菜肴更有层次,但放多了就会盖住原本的滋味。写作和说话也是如此,关键在“恰到好处”。
最后想提醒大家:语言是工具,更是艺术。下次遇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字或画面时,不妨试试用“烂若舒锦”来表达感受。它不仅能让描述更生动,还能让听者瞬间捕捉到你想要传递的那份惊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