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è rè hū hū
成语解释:指事物温温热热或人待人亲切热诚、有同情心的或充满深情的状貌
成语出处:丁玲《在严寒的日子里》第四章:“对老人很好,把一个家整治得干干净净,热热乎乎。”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热热乎乎
英文翻译:It's hot
热:1.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量。物质燃烧都能产生热。2.温度高;感觉温度高(跟“冷”相对):热水。趁热打铁。三伏天很热。3.使热;加热(多指食物):热一热饭。把菜汤热一下。4.生病引起的高体温:发热。退热。5.情意深厚:亲热。热爱。热心肠儿。6.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眼热。热衷。7.受很多人欢迎的:热货。热门儿。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很热。8.加在名词、动词或词组后,表示形成的某种热潮:足球热。旅游热。自学热。9.放射性强:热原子。10.姓。
热:1.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量。物质燃烧都能产生热。2.温度高;感觉温度高(跟“冷”相对):热水。趁热打铁。三伏天很热。3.使热;加热(多指食物):热一热饭。把菜汤热一下。4.生病引起的高体温:发热。退热。5.情意深厚:亲热。热爱。热心肠儿。6.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眼热。热衷。7.受很多人欢迎的:热货。热门儿。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很热。8.加在名词、动词或词组后,表示形成的某种热潮:足球热。旅游热。自学热。9.放射性强:热原子。10.姓。
乎:1.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相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然乎?否乎?3.表示揣度,跟“吧”相同:成败兴亡之机,其在斯乎?4.表示祈使,跟“吧”相同:长铗归来乎!5.动词后缀,作用跟“于”相同:在乎。无须乎。出乎意料。合乎规律。超乎寻常。6.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乎。郁郁乎。迥乎不同。确乎重要。7.跟“啊”相同:天乎!
乎:1.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相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然乎?否乎?3.表示揣度,跟“吧”相同:成败兴亡之机,其在斯乎?4.表示祈使,跟“吧”相同:长铗归来乎!5.动词后缀,作用跟“于”相同:在乎。无须乎。出乎意料。合乎规律。超乎寻常。6.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乎。郁郁乎。迥乎不同。确乎重要。7.跟“啊”相同:天乎!
成语是中文的精华,但很多人觉得它们“高冷难懂”。比如“画龙点睛”,字面意思是在龙的眼睛上点一笔,实际用来形容关键处的巧妙处理。为什么成语总爱用比喻?其实,这和古人喜欢借物言志有关——直接说破多没意思,留点想象空间才有趣。
有次我看到学生作文里写“他跑得比兔子还快”,马上建议换成“风驰电掣”。学生疑惑:“不都是说快吗?”我反问:“你说红烧牛肉面和开水泡饭,哪个更有滋味?”成语就像调味料,能让平凡的表达变得活色生香。但要注意别乱用,好比“七月流火”本意指天气转凉,要是用在酷暑文案里就闹笑话了。
最近读《红楼梦》,发现王熙凤骂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比直接说“你不配”高明十倍。这种绵里藏针的讽刺,正是成语的独特魅力。不过现代人用成语也得与时俱进,比如“守株待兔”放在农业社会是笑话懒汉,用在今天可以调侃那些等天上掉offer的求职者。
有朋友问:“背那么多成语有用吗?”我想起邻居张阿姨学插花,她说“胸有成竹”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把竹子的形态印在心里。用成语同理,关键在理解背后的思维模式。当你发现“柳暗花明”能同时形容风景和人生转折,中文的美感就真正住进心里了。
上周开会时,同事用“釜底抽薪”形容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说“彻底处理”更有力道。这让我想到,成语就像压缩包,四个字能装下完整的故事和智慧。不过要小心变成“掉书袋”,就像做菜放多了酱油——好味道讲究的是恰如其分。
教孩子“亡羊补牢”时,他突然问:“要是羊圈没破怎么办?”这个问题让我惊喜。成语不是标准答案,而是思考的起点。就像“塞翁失马”的故事,重点不在祸福本身,而在教会我们动态看待生活。或许这正是成语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的秘密——它们装着永远不过时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