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è rè nào nào
成语解释:景象纷繁盛大,气氛活跃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5回:“热热闹闹采莲船,撒科打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场面
繁体字形:熱熱鬧鬧
英文翻译:buzzing with excitement
热:1.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量。物质燃烧都能产生热。2.温度高;感觉温度高(跟“冷”相对):热水。趁热打铁。三伏天很热。3.使热;加热(多指食物):热一热饭。把菜汤热一下。4.生病引起的高体温:发热。退热。5.情意深厚:亲热。热爱。热心肠儿。6.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眼热。热衷。7.受很多人欢迎的:热货。热门儿。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很热。8.加在名词、动词或词组后,表示形成的某种热潮:足球热。旅游热。自学热。9.放射性强:热原子。10.姓。
热:1.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量。物质燃烧都能产生热。2.温度高;感觉温度高(跟“冷”相对):热水。趁热打铁。三伏天很热。3.使热;加热(多指食物):热一热饭。把菜汤热一下。4.生病引起的高体温:发热。退热。5.情意深厚:亲热。热爱。热心肠儿。6.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眼热。热衷。7.受很多人欢迎的:热货。热门儿。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很热。8.加在名词、动词或词组后,表示形成的某种热潮:足球热。旅游热。自学热。9.放射性强:热原子。10.姓。
闹:1.喧哗;不安静:热闹。闹哄哄。这里闹得很,没法儿看书。2.吵;扰乱:又哭又闹。两个人又闹翻了。孙悟空大闹天宫。3.发泄(感情):闹情绪。闹脾气。4.害(病);发生(灾害或不好的事):闹病。闹肚子。闹水灾。闹矛盾。闹笑话。5.干;弄;搞:闹革命。闹生产。把问题闹清楚。6.开玩笑;逗:打闹。闹洞房。
闹:1.喧哗;不安静:热闹。闹哄哄。这里闹得很,没法儿看书。2.吵;扰乱:又哭又闹。两个人又闹翻了。孙悟空大闹天宫。3.发泄(感情):闹情绪。闹脾气。4.害(病);发生(灾害或不好的事):闹病。闹肚子。闹水灾。闹矛盾。闹笑话。5.干;弄;搞:闹革命。闹生产。把问题闹清楚。6.开玩笑;逗:打闹。闹洞房。
“热热闹闹”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周末的菜市场总是热热闹闹的,叫卖声、砍价声、孩子的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首生活的交响乐。这种场景下用“热热闹闹”,是不是比单纯说“热闹”更有画面感?
有人问:“热热闹闹和普通的热闹有什么区别?”其实前者更强调动态的“人气”,比如老张家的年夜饭桌上,七大姑八大姨热热闹闹地包饺子,这种集体参与的鲜活感,是单个“热闹”难以传达的。就像煮火锅时翻滚的汤底,和静止的汤锅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
我发现现代人有个有趣的现象:线上聊天群里热热闹闹刷着表情包,线下聚会反而各自玩手机。这种反差让我想到,“热热闹闹”的核心其实是人与人的真实互动。就像小时候邻居端着饭碗串门聊天,那种热乎劲儿才是这个成语的精髓。
试着换个场景理解:社区广场舞队每天傍晚热热闹闹地排练,音响里放着《最炫民族风》,围观群众自发跟着打拍子。这种自发的群体欢乐,和商场开业请明星造势的“热闹”相比,前者更接近成语的本意——没有刻意营造,纯粹源自生活本身的活力。
用好这个成语的关键在于捕捉“动态参与感”。下次看到幼儿园小朋友叽叽喳喳分糖果,或者夜市摊主手脚麻利地翻炒米粉时,不妨试试用“热热闹闹”来描述。你会发现,语言真的能像摄像机一样,把鲜活的场景定格在文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