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ēng lóng páo fèng
成语解释:见“烹龙炮凤”。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东坡以烹龙庖凤之手,而饮木兰之坠露,餐秋菊之落英者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菜肴或艺术作品
繁体字形:烹龍庖鳳
英文翻译:delicacies
烹:1.煮(菜、茶):烹饪。烹调。2.烹调方法,先用热油略炒,然后加酱油等作料搅拌,随即盛出:烹对虾。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庖:1.厨房:庖厨。2.厨师:名庖(有名的厨师)。
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烹龙庖凤”这种成语,光听名字就让人联想到“处理特别难搞的事情”。不过,它到底怎么用?咱们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
“公司年会策划像是烹龙庖凤,既要让老板满意,又要让员工玩得开心。”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成语的核心是啥?” 其实它重点不在“龙”和“凤”本身,而是强调处理事情的复杂性和技巧性。比如家里装修,既要考虑预算,又要协调不同家人的审美——这活可不比“烹饪龙凤”简单。
有人可能疑惑:“这和‘庖丁解牛’有啥区别?” 个人觉得,“庖丁解牛”更偏重熟练度,而“烹龙庖凤”更突出“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就像新手妈妈第一次带娃,既要喂奶又要哄睡,手忙脚乱却硬是搞定了,这就是现代版的烹龙庖凤。
再看个职场例子:“实习生小张这次同时对接三个部门,硬是把跨部门协作做成了烹龙庖凤般的艺术。” 这里既表扬了能力,又暗示了过程的艰辛。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这类挑战,比如同时准备考研和实习,或者边工作边学新技能。
有个有趣的现象:现在年轻人反而喜欢用这个成语自嘲。“今天又是烹龙庖凤的一天——上午修打印机,下午帮客户改方案,晚上还要给猫洗澡。” 这种用法既保留了原意,又多了点幽默感。说到底,能把麻烦事处理妥当,本身就是种值得骄傲的能力。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与其害怕“烹龙庖凤”的难题,不如当成升级打怪的机会。毕竟,没切过龙肉的人,怎么知道自己能成为厨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