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én shī yáng huī
成语解释:见“焚骨扬灰”。
成语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烧坯》:“其母恨礼甚,又诣弄部,请照陶和气例,凌迟后焚尸扬灰。”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形容非常仇视
繁体字形:焚尸揚灰
英文翻译:burn sb . 's corpse and scatter the ashes to the winds
焚:烧:焚香。玩火自焚。忧心如焚。
尸:1.尸体,人或动物死后的身体。2.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扬:1.高举;向上升:扬手。扬帆。2.在空中飘动:飘扬。飞扬。3.往上撒:扬场。4.传播出去:宣扬。5.称赞:颂扬。表扬。6.指江苏扬州:扬剧。
灰:1.物体燃烧后的剩余物:炉灰。烟灰。2.尘土:灰尘。3.特指石灰:抹灰。4.像木柴灰那样的颜色。5.消沉失望:灰心。
“焚尸扬灰”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实际用来形容一种极端的行为——不仅要把对手打倒,还要彻底消灭其存在痕迹。比如历史故事中,某位权臣倒台后,政敌不仅抄了他的家,还烧毁了他生前的著作,甚至禁止后人提起他的名字。这算不算“焚尸扬灰”?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对方连他的精神遗产都不允许留存。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有类似的情况吗?”举个职场例子:某公司高管离职后,团队不仅删除了他参与的项目记录,还刻意淡化他的贡献,仿佛这个人从未存在过。这种行为虽然不涉及真实的“焚尸”,但本质上也是试图抹去一个人的痕迹。成语的现代变形,恰恰说明人性中的某些极端倾向从未消失。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寓言故事里也能找到映射。比如民间传说中,恶龙被勇士打败后,村民不仅焚烧它的尸体,还将骨灰撒入大海,生怕它复活报复。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人类对“死灰复燃”的深层恐惧。为什么人们总想“赶尽杀绝”?或许是因为安全感的需求——只有彻底消除威胁,才能睡得安稳。
个人认为,成语的警示意义大于字面含义。它提醒我们:解决问题时,是否非要采取如此激烈的手段?就像处理人际关系矛盾,与其试图抹黑对方,不如专注提升自我。毕竟,真正强大的存在,从不需要靠抹杀他人来证明自己。
回到成语本身,它的存在本身就像一面镜子。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境时,不妨先停下来想想:这样的做法是否必要?是否有更温和的解决方式?有时候,留一丝余地反而能为未来种下意想不到的转机。